主頁關於本站聯絡我們鳴謝目錄第一期:蔬菜水果家禽肉類水產
第二期: 菇菌類海魚類乾貨海味類河鮮類根莖薯類 豆類及果仁類五穀類香辛草類

鳳尾菇


圖 1


中文名稱 space 鳳尾菇
英文名稱 Phoenix tail mushroom
其他名稱 環柄斗菇、印度鮑魚菇
學名 Pleurotus pulmonarius (Fr.) Sing.
科屬 側耳科
主要來源 分佈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印度詹務(Jammu)及中國雲南。現世界各地有人工栽培。
簡單介紹 性味: 味甘、性平。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大小。菌蓋扇形,直徑5-15cm,淡褐色,初時扁平球形,漸平展,基部不凹下,成熟時常波曲,邊緣薄,初時內捲。菌肉厚度中等,白色。菌褶延生,密集,不等長。菌柄白色,多側生,上粗下幼,長2-10cm,單生或分叉,內部實心。孢子橢圓形,透明無色。 生態習性: 夏、秋雨季生於羅氏大戟(Euphorbia royleana)的樹樁上。單生或叢生。 營養成份: 子實體含有粗蛋白;粗脂肪、多糖體、木質素、食用纖維、果膠及多種維生素。
品種 野生品種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1974年延代克(Jandaick C.K.)從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羅伊耳氏大戟樹上採到鳳尾菇,用組織分離的方法得到菌種,但是產量很低。八十年代初,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張樹庭教授從印度引進了該菌種,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微生物系曹繼業博士合作研究了鳳尾菇的生理活性,改進了培植技術,產量大大提高。目前鳳尾菇在中國內地和亞洲多國均有人工栽培
供應季節 鳳尾菇適應性強,在8-25℃條件下均能生長,故除夏天外全年均有供應。
選購方法 鮮鳳尾菇應無霉變,無泥雜
儲存方法 放雪櫃內以4℃温度冷藏
烹飪前處理 洗淨,用手撕或以刀切碎均可
烹調技巧 1. 食用部位為鳳尾菇的子實體。本品肉質肥厚、脆嫩、菇味可口,以鮮品入饌為佳。可涼拌、可燒、炒、可作湯,亦可醃製,或加製罐頭。 2. 宜用猛火急炒以保留其特有的鮮香風味。
備註事項 1.菇的正確學名為Pleurotus pulmonarius (Fr.) Sing.,過往稱Pleurotus sajor-caju (Fr.) Quel為誤用學名,應改正。 2. 在香港市塲上鳳尾菇已漸被秀珍菇取代。
常用菜式 酥炸鳳尾菇,鳳尾菇清燉雞
^營養資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乾品
資料來源 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
蛋白質(克) 20
脂肪(克) 16.26-2.6
飽和脂肪(克) 0
膽固醇(毫克) 0
膳食纖維 (克) 45.9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