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蠔菇 |
英文名稱 |
Oyster mushroom |
其他名稱 |
平菇、糙皮側耳、北風菌、凍菌、天喜菇、古稱「天花蕈」 |
學名 |
Pleurotus ostreatus (Jacq. ex Fr.) Quel. |
科屬 |
側耳科 |
主要來源 |
分佈於中國東北、內蒙、河北、福建、四川、新彊等地。以及日本歐美。 |
簡單介紹 |
性味:
味甘、性溫。
形態特徵:
子實體較大型。菌蓋直徑5-12cm,初時半球形、後成扇至腎形,褐色、灰色或白色,表面光滑。菌柄側生或偏生,或無柄,長1-3cm。菌肉白色肥厚。菌褶稍密,白色,延生,在菌柄上交織或綱紋。孢子長橢圓形,無色,表面光滑。
生態習性:
冬春至晚秋生於闊葉樹腐木或倒樁上,覆瓦狀叢生。
營養成份:
子實體含有多種氨基酸,糖蛋白(Glycoprotein),維生素B1、B2及PP。
食療價值:
本品有追風散寒,舒筋活絡之效,又可降低高血壓,減少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及治療植物性神經系統機能紊亂功效。
|
品種 |
蠔菇與鮑魚菇、杏鮑菇都歸屬於「平菇」這個大類的食用菌之中。蠔菇與鮑魚菇相比,菇身較薄,而更薄更小的品系,則稱為「秀珍菇」 |
供應季節 |
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選擇新鮮貨色。可按按菇柄看有否水滲出,擺放得愈久,滲水便愈多,顯示愈不新鮮。 |
儲存方法 |
宜放乾燥陰涼處,但保存期不長。秀珍菇體型更嬌小,保鮮時間更短,宜趁新鮮儘快煮食。如係蠔菇,用油炸香連油貯起,則可保存較長時間 |
烹飪前處理 |
剪去菇蒂,掃淨底面即可入饌 |
烹調技巧 |
蠔菇食用部位為其子實體。因吸味力強,故可加入各種調味料,炒、燜、炸俱宜。惟蠔菇含水份較多,菇味較淡,故宜以濃味料同煑,又因烹調時輕煮即出水甚多,故不妨用猛火煏乾,然後佐以肉料,其味方能雋永。而秀珍菇味淡而帶苦澀,口感微韌,但勝在便宜,而菇身薄容易炸脆,故加上調味料同爆亦可作出別致的飯前小食。 |
備註事項 |
1. 同屬菌類全世界有50種,中國有20種,當中不少是優良栽培食用菌
2. 秀珍菇菌絲生長迅速,故子實體保存期間易在菇傘表面及菇柄處長出白白毛毛的菌絲,這並非受到微生物污染,但仍應趁早食用為宜。
|
常用菜式 |
糖醋排骨燴蠔菇,蠔油秀珍菇煑豆腐 |
|
^營養資料 (以100克可食用部計)-乾品 |
資料來源 |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蔬菜卷)農業出版社(北京)1990年 |
能量(千卡路里) |
24 |
蛋白質(克) |
1.9 |
脂肪(克) |
0.3
|
膽固醇(毫克) |
0 |
碳水化合物(克) |
4.6 |
鈉(毫克) |
3.8 |
膳食纖維 (克) |
2.3 |
水份(克) |
92.5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