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魚肚,花膠
|
英文名稱
|
Dried Fish Maw, Fish Tripe
|
其他名稱
|
"普通魚的魚鰾給曬乾後稱為魚肚,而昂貴魚的魚鰾在曬乾後則稱為花膠。
魚肚的其他名稱包括花膠、魚膠、鰵肚、紮肚、廣肚、公肚/肚公、母肚/肚乸。另外,亦可以特定魚種命名,如金錢鰵魚膠、白花膠、黃花膠、鰵魚膠、鱔肚、門鱔膠、鴨泡肚(淡水鱸魚)、紮膠(海鱸魚)等。白花膠通常是指以巨大的鱘魚、鰉魚和大黃花魚的魚鰾所製成的花膠。
"
|
主要來源
|
印度、巴基斯坦、巴西、東南亞及印度洋等地
|
#簡單介紹
|
"花膠與魚肚本是同品,泛指魚鰾之乾製品,為中國「四大補品」和「海八珍」之一。魚鰾是魚身上一個控制魚在水中升降的內臟器官,形狀有若魚的肚子,故以魚肚命名。一般經日照生曬的魚鰾加工製造的被稱為花膠。基本上,大黃魚、小黃魚及多種魚類的魚鰾也可製成花膠。由於魚種不同,所製得的花膠之質素會有所差異。但不管哪一種花膠,均富含動物膠,屬高蛋白、低醣及低脂肪的食品。
花膠味甘,性平﹔有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散瘀消腫之功效。用於腎虛滑精、手足顫抖、產後風痙、吐血、崩漏及痔瘡等症。花膠有滋補養血、固腎培精的功能,對於肺腎虛弱、貧血虧損的人,用為食療品最為適宜。但要留意花膠由於膠質多,若腸胃有問題的人則不可多吃、頻食,否則可能有脹滿不適的情形發生。由於花膠含豐富蛋白質及磷質,且膠質重,可用作燉湯或煮蛇羹用。"
|
品種
|
全世界食用魚均可製作成花膠或魚肚。巿面銷售的花膠有過百種,因來自不同魚種的魚鰾,故又可細分為花膠、魚肚、魚膠,價錢定位則視乎魚種的罕有程度而決定。由於花膠是將大型魚的魚鰾乾燥而成,因此按品次排名是金錢鰵魚膠(黃唇魚)、白花膠(大白花魚)、黃花膠(大黃花魚)、廣肚或鰵魚膠(大鰵魚或鱈魚)、鱔肚(鰻及鱔類)、門鱔膠(大門鱔)、鴨泡肚(淡水鱸魚)、紮膠(海鱸魚)等常見品種。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四季皆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整體來說,揀選花膠或魚肚,應揀選原色帶油潤,色澤鮮明,淺黃至金黃,甚至是茶色也可,厚身,有十字紋,乾爽,完整形大。
花膠如何分雌雄? 花膠有公肚、母肚之分,論營養則分別不大。日常在酒樓中宴會吃到的多為公肚,其外表形長紋直厚實,富有彈性纖維,浸發後會捲作一團,質爽軟滑,不會因受熱而溶化。至於母肚,外表形圓紋橫寬薄,肚邊不明顯,經浸發後會像糯米粉糰軟軟的,沒有彈性。煲後易溶化,即所謂「瀉身」。由於有這個特點,故許多人覺得膩口,黏牙而難下嚥。有高要求的食家多不感興趣,一般只在家庭中應用,在普通參茸行購得的往往便是這類。
有些「假花膠」,是用風乾的豬皮,經油發膨脹而成。要分出那些是假貨,購買時可以細心留意花膠表面是否油膩,因為豬皮縱使經過風乾,仍留有脂肪,故假貨是不難識破。"
|
儲存方法
|
通常會以密封保存,並須放在陰涼乾爽的環境。一般貯存過久的花膠都有一種哈喇味或腥味,如用薑汁青蔥紹酒煨過仍未能去掉異味的話,可用白醋浸透,然後再用清水漂清,便可排除異味。
|
#*宜忌人群
|
腸胃有問題的人則不可多吃、頻食,否則可能有脹滿不適的情形發生。
|
#*食用配伍
|
未有文獻報告。
|
烹調技巧
|
"花膠必須先行浸發才可烹煮。當我們在海味店購買了花膠之後,必須先用清水浸透約一整天,然後放進一鍋沸水裏,蓋密以免疏氣,亦不必加火,只用這種沸水焗至水冷卻,然後把水換過,再放入另一沸水鍋中焗至水冷,如是者浸焗多次才成。但注意在換水時檢視一下,如發現有些經已浸發腍軟者便要取出,直至全部浸至腍軟,再放入一盆清水中用水喉不斷地沖漂約1小時,俗稱「啤水」,即可取出,再用薑汁、酒滾煨一至兩次,便可用作烹調。
如要浸發得理想,切忌用沾有油膩物或梳打之類成分的器皿浸發。
花膠所含膠質極重,容易黐鑊黐底,煲時最好用竹笪墊底,以防燒焦。值得一提的是花膠雖經煲浸,但腥味仍重,故必須用薑蔥紹酒幼鹽煨透,才能辟除臭氣味,否則烹製出來的菜式不夠完美。 "
|
#備註事項
|
"從鮮魚肚內割下的魚鰾,是由一小圓形跟一長尖錐體狀,並以伸展力和柔韌度高的銀白膜相連。當充滿空氣時渾身鼓脹。白膜厚度、大小和長度會隨魚齡的增長而改變,即魚齡愈大,魚鰾就越厚越大。在陽光照耀下,鰾體呈半透明,色澤會因魚種而由金黃色至棕黃色不等,甚至出現十字魚紋或裂紋,魚腥味漸淡,香味慢慢滲透出來。
縱使魚肚是魚鰾的乾製品,魚肚加工方法亦主要有分為沙爆和油炸兩類,因此也有「爆肚」和「炸肚」的分別。無論是沙爆或者油炸,加工前先要把魚肚浸軟,去油脂血筋後,再曬至全乾。
製作沙爆魚肚,可以把魚肚放在鑊內,根據需要整理形狀,以沙粒旺火下魚肚急速拌炒,不停翻動,炒到魚肚脹大鼓起為止。如要色澤赤色,即稱「老色」或「耐火」,較爽口好吃,炒的時間就要長些﹔要顏色淺些,炒的時間就不能太久。
製作油炸魚肚,可先把曬乾的魚肚浸油一天,行內人士稱作「腍杯」,待魚肚吸收部分油質後,再用油炸至發大。由於油炸魚肚吸油而「重秤」,價錢比沙爆便宜數倍。
由於魚肚取自各種不同的魚類,食肆會按質地粗略分為廣肚、花膠、炸肚三種。廣肚質地堅硬,濕發之後,肉質豐厚爽脆,為魚肚中之上品。由於廣肚清淡無味,酒樓的做法,多在燉鮑魚及陳皮鴨的時候加入廣肚同燉,使其能夠滲入鮑魚及大鴨的鮮味。花膠較廣肚軟薄,濕發之後,大多以燉湯及燴羹為多,如花膠瑤柱火鴨羹等。至於炸肚,為魚肚較次一種,但質地腍軟嫩滑,用途較廣。魚肚可蝦膠蒸釀、可配蟹肉炒、燴羹菜式更是多姿多采各具特色。"
|
常用菜式
|
魚肚海鮮羹、花膠老雞湯、棉花雞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