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黑豆
|
英文名稱
|
Black soybean
|
其他名稱
|
櫓豆、烏豆、枝仔豆、黑大豆
|
植物學名
|
Glycine max
|
植物科屬
|
豆科蝶形花科大豆屬
|
主要來源
|
原產於中國東北部,現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等地均有種植。
|
#簡單介紹
|
"黑豆為蝶形花亞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豆的的黑色種子。性平味甘,中醫認為具有補脾腎、滋陰養血、安神明目、利濕通淋、清熱解毒等功效,自古以來皆是傳承的美顏聖品。
黑豆具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維他命A、維他命B1、維他命B2和維他命E,其蛋白質含量並不低於大豆,鐵含量更是高於黃豆。不但有助調整體質及生理機能、維持骨骼和牙齒的生長及發育外,還有助促進新陳代謝、並維持上皮組織、皮膚及黏膜的健康,和養顏美容等。另外,黑豆含有豐富的異黃酮、卵蹸脂及鈣等微量元素,對增加免疫力有幫助,防止老化,而且可以減低血壓水平和預防骨質疏鬆。"
|
品種
|
主流的食用 黑豆只有一個品種。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優質黑豆的顆粒完整而飽滿、黑中又發亮和有光澤,聞上要有豆香且有天然的蠟質在外層,種子外皮並沒受蟲蛀及破碎。
|
儲存方法
|
黑豆應儲存在乾燥的密封容器內,並放置在陰涼、通風、乾燥之處,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儘可能做好充分防潮、防黴、防蟲的措施,亦可儲存在冰箱內。
|
#*宜忌人群
|
"宜:黑豆能協助抑制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速度,藉此減少甘油三脂於血液中的濃度,因而減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對於身體機能正常的人或患有動脈粥狀硬化的人,黑豆有助降低血脂,比較適宜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肌梗塞和腎虛患者食用。
忌:未經煮熟的黑豆含有寡糖,於胃內可引起脹氣,因此腸胃欠佳的人士,尤其是患有胃炎,切忌生吃黑豆,以免引起疼痛不適。經炒熱後的黑豆屬燥性食物,腸胃消化功能欠佳或容易有胃氣者切勿多吃。"
|
#*食用配伍
|
"相宜:
1. 黑豆與牛奶:對人體吸收維生素B12很有幫助。
2. 黑豆與牛蒡:補腎,明目利水,增強記憶力。
相剋:不可跟蓖麻子混食。"
|
烹調技巧
|
黑豆最好先浸水2-6 小時或至隔夜,是釀成醬油的主要原料,經浸水發酵後也能做成豆豉或浸泡成藥酒作補品之用。另外,黑豆炒後可作零食、泡開水作茶、或燉煮湯水。
|
#備註事項
|
未經煮熟的黑豆含胰蛋白酶抑制劑,會抑制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故煮食時需要以高溫把其破壞。黑豆不宜生吃,容易造成腸道阻塞。
|
常用菜式 |
黑豆漿、鯇魚尾煲黑豆湯、黑豆雞腳湯、黑豆燜豬蹄、黑豆排骨湯、黑豆枸杞粥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實驗室
|
能量(千卡路里)
|
341
|
蛋白質(克)
|
21.6
|
脂肪(克)
|
1.42
|
飽和脂肪(克)
|
0.366
|
膽固醇(毫克)
|
0
|
碳水化合物(克)
|
62.36
|
糖(克)
|
2.12
|
鈉(毫克)
|
5
|
膳食纖維 (克)
|
15.5
|
水份(克)
|
11.02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