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檸檬 |
英文名稱 |
Lemon |
其他名稱 |
洋檸檬、檸果 |
植物學名 |
Citrus limon (L.) Burm.f. |
植物科屬 |
芸香科 |
主要來源 |
原產於喜馬拉雅山東部地區。在公元十世紀時傳至印度,十二世紀傳入歐洲,十五世紀時始傳入美洲。檸檬在中國栽培時間較晚,於二十世紀初時在長江以南各省有少量栽種。 |
#簡單介紹 |
為芸香科植物檸檬的果實。味甘酸,性微溫。檸檬汁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並有生津止渴、舒氣、寧神作用。檸檬含豐富有機酸和維生素 C,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及防止皮膚色素沉積,避免形成雀斑和具美白作用。此外,其豐富維生素 B 含量能促進皮膚組織健康,特別是口腔黏膜。 |
品種 |
品種多達數十個,較著名的有: (一)優麗雅(Eureka),原產意大利,中國四川有栽培,果型中等,果皮黃色,果肉黃綠色,細嫩多汁; (二)里斯本(Lisbon),原產葡萄牙,果型較大,果皮呈黃色帶乳狀突,果肉呈綠白色,味酸香濃; (三)維拉法蘭卡(Villa Franca); (四)健腦(Genoa),已引入中國栽種。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應選果皮光滑柔軟、色澤鮮明的檸檬。 |
儲存方法 |
放入冰箱中可長期保存。 |
#*宜忌人群 |
宜:適宜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脾胃虛弱者,腎結石症者、口乾舌燥者食用。 忌:鑒於檸檬味道極酸,酸能生熱,因此發熱、胃潰瘍、胃酸過多、消化性潰瘍、齲齒,患有膽囊炎及膽結石、百日咳者忌食。另外,痰氣多、氣弱、牙痛、糖尿病患者忌用。 |
#*食用配伍 |
相宜: 1.檸檬汁與海產:酸度強的檸檬汁能於 15 分鐘內殺死大部分海產品中的細菌,故適合與海產品同吃。 2.檸檬與蜂蜜:同吃對治療支氣管炎和鼻咽炎十分有效。 3.檸檬與白糖:兩者同煮食,有生津止渴、開胃、安胎作用。 4.檸檬與生薑:兩者共同煎水能調治氣逆嘔吐。 相尅: 1.檸檬汁與胡蘿蔔:胡蘿蔔中的維生素 C 分解酶能輕易破壞檸檬中的維生素 C,從而降低其營養成分。 2.檸檬與牛奶:檸檬含有果酸,與牛奶中的蛋白質結合成一種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刺激腸胃,易引起腹瀉。 |
烹調技巧 |
果實為柑果,果皮呈黃色有光澤,果皮較一般柑橘類厚,且緊貼於果肉。果實呈橢圓形狀,兩端尖起且有乳狀突起。汁多肉脆,有濃郁的芳香,味酸且微苦。由於果肉和果汁味道極酸微苦,故不宜直接食用,宜搾汁加工調製成飲料,切片與紅茶一起泡飲,又或加工製成果醬等。 |
#備註事項 |
味酸易引起反胃,腸胃有問題者不宜多食。檸檬果皮可作藥用。 |
常用菜式 |
檸檬汁常為烹調中菜時所用的調味品或裝飾品,如西檸軟鴨。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35 |
蛋白質(克) |
1.1 |
脂肪(克) |
1.2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 |
碳水化合物(克) |
6.2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1.1 |
膳食纖維 (克) |
1.3 |
水份(克) |
91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