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關於本站聯絡我們鳴謝目錄第一期:蔬菜水果家禽肉類水產
第二期: 菇菌類海魚類乾貨海味類河鮮類根莖薯類 豆類及果仁類五穀類香辛草類

剝皮魚


圖1


中文名稱 space 剝皮魚
其他名稱 單角革魨、掃把、牛鯭
拉丁學名 Aluterus monoceros (Linnaeus 1758)
魚類科屬 單角魨科
主要來源 "水域﹕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沿岸,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主要分佈﹕中國黃海、南中國海、香港、日本、臺灣、越南等。"
#簡單介紹 "體型﹕體型為側扁的長橢圓形,口小而略為突出。 頭部﹕頭短而高,略呈斜方形。吻長大。眼中大,中央呈棱狀。口小唇薄。 體表﹕體被細鱗,基板上有小棘多行。 各鰭﹕背鰭兩個,第一背鰭具2鰭棘,位於眼睛上方的位置;第二背鰭廷長,起點在肛門上方。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胸鰭短小,圓形。尾鰭截形。 體色﹕體灰褐色,具少數不規則暗色斑塊。第一背鰭棘深褐色,尾鰭灰褐色,第二背鰭、臀鰭及胸鰭黃色。 一般長度為40厘米,最大長度為76.2厘米,最大重量為2.71公斤。"
品種 "剝皮魚類(單角魨科)有26屬105種,以剝皮魚類(革魨屬,5種、前孔魨屬,12種、馬面魨屬,13種,等)、及沙鯭類(單角魨屬,3種、副單角魨屬,15種)為代表。 除本種外,近緣種有 掃把魚(擬態革魨 A. scriptus),但一般不常用作食材。"
供應季節 一年四季均有出產。
選購方法 宜選眼球飽滿、角膜透明、身體表面色澤鮮艷為佳。
儲存方法 一般使用低溫保鮮法。將魚清洗乾淨,剥皮,用保鮮袋裝好冷藏,並盡量減少與空氣接觸,如果在冷藏的魚中發現有結晶冰粒出現,就表原有空氣滲入,內層已有退冰的情況,應該盡快取出烹調食用。解凍時要將密封的包裝直接放在水中解福,不要透過空氣,更不能放在溫水中,以免喪失鮮味。
烹調技巧 白色魚肉十分結實,味道雖然比不上沙鯭,但是漁獲量一般較多,可以做成生魚片。大多是直接曬成魚乾,也可將味道濃厚的魚肝用酒蒸或用醋醃漬,還可以切成薄片作為火鍋料或清蒸。
#備註事項 剝皮魚曾有出現雪卡毒的記錄,與石斑一樣,進食時避免食用頭、魚皮、內臟和卵的部份,因為這些部份積聚的毒素較多;食用時也要避免喝酒及吃花生或豆類食物,以免加劇或延長病徵。
資料來源 中國食物成分表2010
能量(千卡路里) 83
蛋白質(克) 18.1
脂肪(克) 0.6
膽固醇(毫克) 45
碳水化合物(克) 1.2
鈉(毫克) 80.5
水份(克) 78.9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