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靈芝 |
英文名稱 |
Ling Chik |
其他名稱 |
赤芝 |
學名 |
Ganoderma lucidum (Leycs ex Fr.) Karst. |
科屬 |
靈芝科 |
主要來源 |
分佈於中國各地,根據統計,中國共有靈芝科真菌4屬98種,廣東佔20種。香港新界沙田、大埔、西貢亦有分佈。 |
簡單介紹 |
性味:
味微苦、性平。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半圓形,腎形或近圓形,蓋上有環狀稜紋,木栓質,直徑4-20cm,初時黃色後變為紅褐色,並有油添光澤。菌柄側生,罕偏生,褐色有光澤。擔孢子卵形,具雙層壁,每孢子中央含一大油滴。
生態習性:
夏、秋季生於櫟樹類多種闊葉樹幹基部,罕生於針葉樹,可使木材海棉狀白色腐朽。單生,群生或叢生。
營養成份:
子實體含有多糖、氨基酸、蛋白質、膽固醇、三萜類、酚類、揮發油、樹脂及少數無機離子、有機鍺(Germanium)。
食療價值:
靈芝的藥理作用,有調節免疫、抗腫瘤、抗氧化、降血壓、降血糖、抗病毒和抗放射作用。此外,靈芝含有有機鍺,以孢子中含量較高,但孢子具有堅實外壁,致使其含有的有機鍺難被人體吸收利用。故要將孢子破壁後,孢子中的有機鍺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
品種 |
中醫藥上所說的靈芝,非單指某一個「種」,實際上是指靈芝屬(Ganoderma),甚至是至靈芝科(Ganodermaceae)許多物種的統稱。中國已發現的靈芝科真菌近百種,多數都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
供應季節 |
全年 |
選購方法 |
1. 靈芝分野生靈芝和人工栽培靈芝兩大類。前者多為褐黑色,有光澤;後者往往呈棕色。
2. 好的靈芝子實體柄較短,肉厚;菌蓋底部用放大鏡觀察能看到管孔部位,呈淡黃或金黃色最佳,呈白色次之,呈灰白色而且管孔較大的則最次。
|
儲存方法 |
放陰涼乾燥處 |
烹飪前處理 |
靈芝味雖苦,但苦而香,覺苦時也可以加入蜂蜜等甜味劑調味。
1.泡茶:把靈芝剪成碎塊,放在茶杯內,用開水沖泡後當茶飲。
2.煮粥:將靈芝水煎,取汁與大米煮粥服食,或待粥熟後調入靈芝粉服食。
3.入饌:將靈芝水煎,取汁,與食物同燉服食。
|
烹調技巧 |
1. 食用部位為靈芝的子實體。靈芝為營養價值及藥用價值極高的珍貴藥、食兩用真菌。烹調法多與家禽製成燉品,如靈芝燉雞,成菜湯鮮肉香,能補氣養血,滋補益腎,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
備註事項 |
1. 東漢「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赤、青、白、黑、紫六芝記載,且列為上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把靈芝類歸於菌類藥物,對於「六芝」功效分別作了詳細敘述。
2. 臨床研究結果說明靈芝類對下列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療效:慢性支氣管炎、鼻炎、神經衰弱、冠心病、肝炎、高血脂症、紅斑狼瘡、高血壓、胃病、腫瘤病的輔助治療等。
|
常用菜式 |
靈芝燉雞 |
|
營養資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乾品 |
資料來源 |
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 |
蛋白質(克) |
13.3 – 22.2 |
脂肪(克) |
3 |
飽和脂肪(克) |
0 |
膽固醇(毫克) |
0 |
碳水化合物(克) |
82.3 |
鈉(毫克) |
210 |
水份(克) |
66.7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