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關於本站聯絡我們鳴謝目錄第一期:蔬菜水果家禽肉類水產
第二期: 菇菌類海魚類乾貨海味類河鮮類根莖薯類 豆類及果仁類五穀類香辛草類

龍脷


圖1


中文名稱 space 龍脷
英文名稱 Fourlined tongueso
其他名稱 雙線舌鰨、貼沙魚、撻沙魚、鰨沙魚、比目魚、版魚
拉丁學名 Cynoglossus bilineatus (Lacepède, 1802)
魚類科屬 舌鰨科
主要來源 "水域﹕熱帶及亞熱帶沿岸,印度洋至西太平洋。 主要分佈﹕中國東海、黃海和南中國海、香港、日本、臺灣、越南。"
#簡單介紹 "體型﹕體型延長,呈舌形的扁片狀,呈卵圓形, 頭部﹕頭部略短。吻部略長。前端鈍圓。眼睛細小,兩眼同位於左側。 體表﹕鱗片大。有眼側被以櫛鱗,無眼側被以圓鱗且前鱗部的鱗片變形為絨毛狀小突起。除尾鰭基部外,各鰭均不被鱗。右側有兩條側線。 各鰭﹕無胸鰭,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接,尾鰭尖形。 體色﹕魚體為棕色或深褐色。鰓孔前後附近呈一黑褐色大斑狀,鰭黃褐色而邊緣近黃色,右側頭體淡白色。 一般長度為30厘米 ,最大長度為44厘米。"
品種 「方脷」及「龍脷」類,為貼沙魚類(舌鰨科,3屬148種)部份種類的混稱,當中以貼沙類(舌鰨屬,62種),及白皮鱗類(無線鰨屬,74種)為代表。香港有記錄的貼沙魚類共有19種。
供應季節 一年四季均有出產。
選購方法 宜選肉身肥厚,魚鰓色澤鮮紅,魚鱗緊密,黏液較少,呈透明狀,沒有臭味為佳。如果魚鰓呈灰色、蒼紅色或有黏液污物,而且唇肉蒼白並與骨分離裂開則不宜選購。
儲存方法 一般使用低溫保鮮法。洗淨後,用食鹽略醃、瀝乾後放入保鮮袋,便可放入冰箱內保鮮。
烹調技巧 除了用來作生魚片及壽司料之外,還可以做海帶拼盤或醋漬物。側面的魚肉也可以用來作生魚片、清蒸或涼拌菜等。
常用菜式 蘆筍炒龍脷、咖喱龍脷柳
資料來源 中國食物成分表2010
能量(千卡路里) 107
蛋白質(克) 21.1
脂肪(克) 2.3
膽固醇(毫克) 73
碳水化合物(克) 0.5
鈉(毫克) 150.4
水份(克) 74.6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