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涼瓜 |
英文名稱 |
Balsam pear, Bitter cucumber |
其他名稱 |
錦荔枝、苦瓜、菩達、半世瓜 |
植物學名 |
Momordica charantia L. |
植物科屬 |
葫蘆科 |
主要來源 |
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均有栽培。17 世紀傳入歐洲,多用於觀賞。中國在明朝時已普遍栽培和食用,現以中國廣東栽培較多。 |
#簡單介紹 |
生苦瓜性寒,味苦;熟苦瓜性平,味甘。生苦瓜具有袪暑解熱、清心明目、解毒功效;熟苦瓜則能養血補肝、補益脾腎。熟苦瓜色赤,苦味減,寒性降低,滋養作用顯出,與末熟時相對而言,以清為補之。苦瓜富含維生素 C,其高抗氧化作用能阻止體內的氧化過程,達到保護細胞甚至血管的作用,既可增強人體抵抗力,又能維持心臟健康。最近有研究發現涼瓜可抽提出一些特殊成分苦瓜精粉(Charantin extract),當中包括有多肽、苦瓜素和苦瓜甙,能促進血糖的運用與調節,從而達到穩定血糖的水平。 |
品種 |
為一年生攀援草本,根系發達,莖五梭,葉呈綠色。果實呈長橢圓形或紡錘形,表面帶有不整齊的瘤狀突起,成熟時呈橙黃色。種子藏於肉質果實之中,成熟時有紅色的囊裹著。 本品種有兩個栽培種:其一為長圓錐形,如廣東的「滑身苦瓜」和長江流域的「白苦瓜」;另一種為短圓錐形,如廣東的「大頂苦瓜」,俗稱「雷公鑿」,此種品質較好。 |
供應季節 |
主要生產期為每年4月至10月。 |
選購方法 |
果實重而飽滿,果形端正,瓜紋凹凸明顯,凸起的地方粗壯大粒,色澤光亮,瓜蒂硬且帶青綠色。這都是為新鮮品種的特徵。 特級涼瓜之建議規格:肉質脆嫩,苦味適中,口感好,青色,無碰傷,單果150g 以上。形狀、色澤優良,無斷裂,無抽苔,無腐爛,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 一級涼瓜之建議規格:形狀正常, 色澤良好,無斷裂,無抽苔,無腐爛,無嚴重病蟲害藥害及其他傷害。 |
儲存方法 |
涼瓜置於陰涼通風處可保存 3 天左右,若用保鮮紙包起,置放於雪櫃冷藏,約可保存 1 周。 |
#*宜忌人群 |
宜:適宜暑熱煩渴、消渴、赤眼及咽喉疼痛者,急性痢疾、瘡癰腫毒之人食用。亦適宜患有糖尿病人士食用。 忌:體形瘦弱者,或女性生理期虛寒乏力、下腹冷痛者宜少食。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肺結核患者忌食。孕婦不宜食用。 |
#*食用配伍 |
宜: 1. 苦瓜與辣椒:苦瓜和辣椒均蘊含豐富維生素 C,能阻擋黑色素的沉澱,帶來美白的效果;其高度的抗氧化功能,則帶來延緩衰老的作用。 2. 苦瓜與雞蛋:苦瓜所含的維生素 C 有助人體吸收雞蛋黃內的鐵質,促進血液的製造,消除疲勞;另維生素 C 配合雞蛋白的蛋白質,能修補人體細胞組織外,同時亦促進膠原蛋白的吸收。 忌: 1. 苦瓜與沙丁魚:同時食用會引發蕁麻疹。 |
烹調技巧 |
將苦瓜切開,除去種子後,用粗鹽洗刷瓜肉,待一會再煮食,能減少其苦味。食用部份位於瓜果。由於果粒的部分容易積存農藥,必須用軟刷輕輕刷洗乾凈。至於凹陷的果蒂處,宜先切除再行沖洗。 |
#備註事項 |
有傳聞稱苦瓜可以"治療糖尿病",縱使坊間很多苦瓜與糖尿病相關產品,但現時未有實質科學證據能證明這點。 |
常用菜式 |
涼瓜黃豆排骨湯、涼瓜炆排骨、涼拌涼瓜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19 |
蛋白質(克) |
1 |
脂肪(克) |
0.1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 |
碳水化合物(克) |
4.9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2.5 |
膳食纖維 (克) |
1.4 |
水份(克) |
93.4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