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燒乳豬 |
英文名稱 |
Roasted Piglet |
其他名稱 |
烤乳豬 |
動物學名 |
Sus domestica |
動物科屬 |
哺乳綱,偶蹄目,豬科 |
主要來源 |
兩星期到八星期的乳豬 |
#簡單介紹 |
燒乳豬是傳統食品的一種,也是燒味之一。製法是將二至六個星期大,重約五公斤的乳豬宰殺。豬殼經調味後,用燒烤义撐開,再以爐火燒烤而成。吃時把乳豬斬成小件,因肉少皮薄,稱為“片皮乳豬”。食用時可點些乳豬醬以增加風味。性平,味甘鹹。 |
品種 |
豬身的全身體 |
供應季節 |
全年皆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乳豬的特點包括皮薄脆、肉鬆嫩、骨香酥。燒乳豬以顏色金黃、豬皮鬆化、肉質幼嫩為上品。 |
儲存方法 |
鮮製熟食,不適宜儲存,宜儘快食用。 |
#*宜忌人群 |
一般人士可以食用,但受涼感冒,或傷寒初病癒者,忌食豬肉。 |
#*食用配伍 |
多用作菜式的主要部份,如燒味拼盤。 |
烹調技巧 |
在燒烤時如用慢火,燒出來的乳豬豬皮光滑,稱為「光皮」。如用猛火燒烤,再在豬皮塗上食油,令豬皮充滿黃金色的氣泡,稱為「麻皮」。酒席上會名為「化皮乳豬」。 |
#備註事項 |
在廣東習俗中,燒豬或燒乳豬經常是祭祖、婚宴、新店開張及喜慶場合等的食品。放涼後的燒乳豬由於豬皮巳經不脆,味道會較為遜色。部分酒家會在乳豬的眼上裝上閃動的小燈泡作為裝飾,那便要特別注意食物衛生及安全問題。 中國在西周時相信便已有食用燒豬。當時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信便是指燒豬。在古羅馬的傳統菜譜中亦有燒乳豬一項。現今中國粵菜的燒乳豬最廣為流傳,加上食乳豬往往會附上獨特的乳豬醬,倍添風味。而在西方國家中,葡萄牙及西班牙亦有以燒乳豬為特色菜。 |
常用菜式 |
燒味拼盤之部分、乳豬全體、傳統婚禮用的回門乳豬、乳豬燒味飯。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
分量以100克為單位 |
N/A |
卡路里 (Kcal) |
N/A |
蛋白質 (克) |
N/A |
碳水化合物 (克) |
N/A |
脂肪(克) |
N/A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 (毫克) |
N/A |
膳食纖維 (克) |
N/A |
糖(克) |
N/A |
水份 |
N/A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