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沙茶
|
英文名稱 |
Satay
|
其他名稱 |
福建沙茶醬、潮州沙茶醬
|
植物學名 |
N/A
|
植物科屬 |
N/A
|
主要來源 |
原是印度尼西亞爪哇的一種風味食品。沙茶醬經早年移民南洋的華僑帶回潮汕、閩南地區後,已成為極之普遍的調味品,色澤淡褐,呈糊醬狀,具有大蒜、洋蔥、花生米等特殊的複合香味、蝦米和生抽的複合鮮鹹味,以及輕微的甜、辣味。
|
#簡單介紹 |
沙茶醬是潮汕、閩南地區烹調常用的一種混合型調味品,屬辛辣型複合調味醬料,色澤淡褐,呈糊醬狀。沙茶醬當中的材料大致包括花生仁、芝麻仁、白砂糖、白芝麻、魚露、蝦米、椰絲、大蒜、蔥、芥末、辣椒、黃薑、香草、丁香、陳皮、胡椒粉等。
|
品種 |
(一) 福建沙茶醬:香味自然濃郁,用以烹製爆炒溜蒸等海鮮菜品,口味鮮醇,因其特有的海鮮自然香味而深受港澳台食客的歡迎。
(二) 潮州沙茶醬:香味較福建沙茶醬更為濃郁,可做炒、焗、燜、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很多菜色。
(三) 進口沙茶醬/沙嗲醬:是盛行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一種沙茶醬,它色澤桔黃,質地細膩,如膏脂,相當辛辣香鹹,富有開胃消食之功效,調味特色突出。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沙茶醬並沒有標準和規格。故可因應食用者和市場的需要而向供應商提出適合自己使用的配方。儘可能避免選購陣舊油溢的貨品。
|
儲存方法 |
沙茶醬應密封保存,以免香氣揮發散失。
|
#*宜忌人群 |
宜:適合一般人士食用。
忌:未有文獻報告。 |
#*食用配伍 |
相宜:未有文獻報告。
相尅:未有文獻報告。
|
烹調技巧 |
用醬時,需先加以攪拌,再連油帶醬一塊兒取用,用來炒肉類、青蔬都好。烤肉時作為醃料或直接塗抹在烤物上,風味尤佳。作湯、沙茶火鍋,或直接當作蘸料皆適宜。
|
#備註事項 |
很多沙茶醬會加入花生粉以提高其香味和口感,但在標籤及原材料上往往沒有清楚列出,因為對花生敏感人士要特別留意。另外,魚露會含有魚蛋白質成分、蝦米含有海產成分,兩者都會引起個別人士食物敏感。
香港人一般稱印尼或馬來西亞的沙茶醬為沙爹醬,沙茶則專指傳入中國後的的沙茶醬。
|
常用菜式 |
沙茶金菇肥牛煲、沙茶火鍋等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澳洲新西蘭食品標準管理局(沙嗲醬-亞洲)
|
能量(千卡路里) |
340
|
蛋白質(克) |
4.9
|
脂肪(克) |
23.8
|
飽和脂肪(克) |
7.4
|
膽固醇(毫克) |
44
|
碳水化合物(克) |
25.8
|
糖(克) |
15.3
|
鈉(毫克) |
660
|
膳食纖維 (克) |
3.1 |
水份(克) |
N/A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