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大黃 |
英文名稱 |
Rhubarb |
其他名稱 |
馬蹄大黃、黃良、火參 |
植物學名 |
Rheum rhabarbarum L. |
植物科屬 |
蓼科大王屬 |
主要來源 |
大黃原生自溫帶歐亞大陸,現主要為中國西北部山區和歐洲為主。 |
#簡單介紹 |
大黃是蔬菜,但常被誤認為果實。它其實是大黃的葉柄,形狀長似西芹,味道酸得驚人。而大黃的酸來自幾種不同的有機酸,草酸佔了十分之一。其草酸含量之多,是波菜的兩至三倍。而中國食用大黃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而西方人多用大黃做批或甜品。大黃含大豐富的維他命C及纖維。 |
品種 |
大黃是多年性生長植物,大黃的葉柄可為紅色、綠色或中間色澤,深紅色的最受消費者喜愛,但顏色與酸度味道並無關係。
但並非每種大黃皆可食,有些含有毒素。
紅色大黃:紅色的大黃有長而粗的莖部,品質高,但產量較少。
維多利亞大黃:為綠色的大黃,莖部較多汁,產量較多。
|
供應季節 |
如今溫室培植的大黃全年皆有供應,如要選用風味色澤較濃厚的野生品種,最好的是在晚春收的。 |
選購方法 |
莖部長而堅挺、清脆、無疾病或蟲害的為上品。通常年輕、深粉紅色和直徑較小的大黃會較甜,但這也取決於大黃的品種。 |
儲存方法 |
用密封的膠袋裝好己去葉的大黃,放入雪櫃可存放2至4星期 |
#*宜忌人群 |
宜:未有文獻報告。由於大黃素及大黃酸有輕微腹瀉作用,所以有幫助於減肥瘦身。
忌:婦女懷孕期、月經期、哺乳期忌用。由於大黃含有大量的草酸,會與鈣質合成結石,亦影響鈣質吸收,患有腎臟疾病或尿路結石者,以及缺鈣,骨質疏鬆者不宜多吃。
|
#*食用配伍 |
相宜:大蒜、白粥。
相尅:生冷食物及魚。
|
烹調技巧 |
如果想要留住紅色葉柄的原色,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縮減烹煮時間,減少烹煮時所添加的液體。大黃常見的烹煮方法有湯、燉、燒烤等。 |
#備註事項 |
大黃根是中醫的通便藥材,藥用大黃的根和莖能促進腸道蠕動,但不會引起疼痛,在西方亦廣受歡迎。而食用大黃都有輕瀉的作用。遮蓋住大黃莖部的三角大葉是有毒的,但可藥用,屬於大苦大寒。誤服會導致痙攣、惡心甚至死亡。 |
常用菜式 |
草莓大黃餡餅、大黃甜湯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實驗室 |
能量(千卡路里) |
21 |
蛋白質(克) |
0.9 |
脂肪(克) |
0.2 |
飽和脂肪(克) |
0.053 |
膽固醇(毫克) |
0 |
碳水化合物(克) |
4.54 |
糖(克) |
1.1 |
鈉(毫克) |
4 |
膳食纖維 (克) |
1.8 |
水份(克) |
93.61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