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慈菇 |
英文名稱 |
Arrowhead |
其他名稱 |
茨菇、芽菇、蔬卵、剪刀草、燕尾草 、三角剪 、白地果 |
植物學名 |
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 |
植物科屬 |
澤瀉科慈菇屬 |
主要來源 |
慈菇原產自中國,現於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廣泛生長,主要產地為中國華南各地和日本。 |
#簡單介紹 |
慈菇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而其食用部分為其根狀球莖。外形為扁圓形,外皮光滑,皮和肉都呈黃白色。慈菇含有豐富澱粉質,亦含有多種礦物質,營養價值豐富。慈菇的口感有點像馬鈴薯,而其風味獨特,為新年時的應節食品之一。 |
品種 |
慈菇一般可分為長形和圓形兩種。
長形慈菇:長形慈菇一般有三節,味道較香,口感較脆,適合以炒來烹調。
圓形慈菇:圓形慈菇肉色較白,所含的澱粉較多,味道略苦,適合用作燉煮。
|
供應季節 |
盛產期為11月到1月 |
選購方法 |
選購慈菇,以色澤白,外形飽滿,表面光滑,無斑點、無腐爛的為好。 |
儲存方法 |
可放入密封的膠袋,然後放進雪櫃,可保存數天。 |
#*宜忌人群 |
宜:慈菇含有大量的鉀,有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和減低血壓,對血壓高病人有益。
忌:婦女懷孕期間和產後,以及便秘者都應慎食。
|
#*食用配伍 |
相宜:慈菇宜與薑可同吃,有助去除寒性。與蜂蜜蒸熟,有潤肺止咳的功效。與排骨燉湯,有強心利尿作用。
相尅:未有文獻報告。
|
烹調技巧 |
慈菇不能生吃,而其主要的烹調方法有炒、紅燒和煲湯。而其外皮帶有苦澀味,最好去皮才食用。建議慈菇與肉一同煮食,因為當中的油脂能中和慈菇的苦澀味。但如果與素菜同煮的話,蔬菜本身的菜味和苦味會令煮出來的菜餚異常苦澀。 |
#備註事項 |
中醫認為慈菇性味甘平,有生津潤肺,補中益氣的功效。
由於慈菇在泥土中生長,表皮直接與泥土接觸,一但泥土受重金屬(如鉛)污染,慈菇表皮的鉛含量就會聚積,所以慈菇應去皮吃。
慈菇的名字非常特別,其實是源出於《本草綱目》:“慈菇一株多產十二子,如慈菇之乳諸子,故以名之。"
|
常用菜式 |
慈菇燜牛肉、慈菇燒肉、炸慈菇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97 |
蛋白質(克) |
4.6 |
脂肪(克) |
0.2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NA |
碳水化合物(克) |
19.9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39.1 |
膳食纖維 (克) |
1.4 |
水份(克) |
0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