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生魚 |
英文名稱 |
Blotched snakehead
|
其他名稱 |
斑鱧、鱧魚 |
拉丁學名 |
Channa maculata (Lacepède, 1801)
|
魚類科屬 |
鱧科 |
主要來源 |
"水域:亞洲中國至東南亞。
主要分佈:南中國各河川中、下游、池塘與溝渠、台灣、日本、越南與菲律賓也有養殖。"
|
#簡單介紹 |
"體型﹕身體延長圓筒型,尾部向末漸側扁。
頭部﹕兩性異型與婚姻色不明顯,雄性頭略大圓鈍,底色較濃暗,背、臀末端及尾鰭上下兩末端稍尖長,雌性頭小略尖,腹部脹白。
體表﹕無鬚,側線完整,約在臀鰭起點上方下彎或斷裂。
各鰭﹕背鰭單一,具腹鰭,但小型;尾鰭圓形。
體色﹕體表底色淺灰綠至欖綠色,頭背部自眼間往後具「│〈〈」黑斑,而體側由眼後及後下緣向尾有二行不規則黑色斑塊。
一般長度為 50厘米,最大長度為60厘米。
"
|
品種 |
近緣種:月鱧(山斑) |
供應季節 |
一年四季均有出產,以冬季出產為最佳。 |
選購方法 |
宜選眼球透亮、魚鰓鮮紅色,魚肉結實有彈性為佳。 |
儲存方法 |
一般使用低溫保鮮法。洗淨肚內血管,抹乾魚身及魚肚的水分後,用食鹽略醃、瀝乾後放入保鮮袋,便可放入冰箱內保鮮。隔天取出,用水清洗去鹽分,抹乾打鱗,隔水蒸約十二分鐘,取出倒去水分,澆上熟油、薑葱及頭抽即成。 |
烹調技巧 |
肉厚色白、紅肌較少,無肌間刺,味鮮,通常用來做魚片。 |
#備註事項 |
味甘、性寒,具有補脾利水,清熱去風之功效。主治風濕水腫、腳氣、痔瘡等。生魚似含有多種氨基酸,有埋口生肌之效。故外科手術後,以生魚作補品,可促進傷口癒合。但切忌服食過量和過早,以免傷口愈合太快而產生肉芽。建議在手術後四個月才食用。 |
常用菜式 |
冬菇木耳紅棗蒸生魚、川芎白芷生魚湯、山竹石斛生魚湯、川貝燉生魚、蜆蚧生魚片 |
資料來源 |
中國食物成分表2010 |
能量(千卡路里) |
85
|
蛋白質(克) |
19.5
|
脂肪(克)
|
1.2
|
膽固醇(毫克) |
91
|
碳水化合物(克) |
0
|
鈉(毫克) |
48.8
|
水份(克) |
78.7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