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海參
|
英文名稱
|
Sea Cucumber
|
其他名稱
|
"遼參、刺參、梅花參、豬婆參和禿參,又稱海黃瓜、海鼠等,原名沙噀。
豬婆參又稱婆參、石參,其細分類名稱有白石參、黑石參、烏石參、港石參、雁石參、非洲石參、雪石參等。"
|
動植物學名
|
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
動植物科屬
|
棘皮動物門,海參綱
|
主要來源
|
"海參產地多來自印尼、澳州、非州、菲律賓、太平洋群島、日本、韓國、中國等地。
刺參或遼參產地有日本關東關西、韓國、中東、中國大連等。
白石參源於印尼或澳州。
禿參由馬達加斯加最好。
"
|
#簡單介紹
|
海參早在六億年前已經存在,其顏色會隨環境變化形成保護色。捕到海參時需即時剖腹,清走內臟和泥沙,然後用粗鹽或石灰醃製,再拌草木灰曬乾,否則會慢慢溶成液體。海參為中國八珍之一,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品。據科學分析,海參含豐富蛋白質20%,當中水溶性蛋白質可分解成極易被人體吸收的氨基酸。而且海參之結締組織主要由膠原纖維所組成,亦含有多種氨基酸,皆為人體所必需物質。此外,其脂肪含量只有0.9%,而且膽固醇近乎零。加上其所含的膠原蛋白,能促進細胞再生和修復損傷,更可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老化而為高級滋補品。中醫角度上,味甘鹹、性溫,滋陰補腎、壯陽益精、養心潤燥、有補血治潰瘍的作用。
|
品種
|
"世界上大約有九百多種海參,其中可食用的只有四十多種。根據其背上是否有圓錐肉刺狀的疣足分為「有刺參」和「光皮參」兩大類。香港常見的海參品主要有刺參、石參和禿參。
刺參:遼參為刺參的別名。因背部長有四至六行縱刺而得名,以日本北海道出產的闗東遼參最為有名氣。刺參是多種海參中的極品,價錢亦最貴。其特徵為肉刺挺拔,味香而具韌度,爽脆彈牙,炆燴上兩小時即變焾滑,且食法多樣,濃淡皆宜。
梅花參:屬刺參科,因表面佈滿梅花圖案的肉刺,且刺針長成一束束像花一樣而得名。梅花參為大型海參,身長可有五十厘米,重十公斤。有一股苦澀味,據說能清熱去肝火。
白石參:又名豬婆參。以印尼出產的較著名。它也比刺參多肉且軟滑,即使經乾曬,仍保留柔軟特性,可任意扭擰。表面無刺,色白帶黃。
黑石參:又名烏參。外皮天然烏黑且硬,但內肉白厚焾滑,肉質豐厚。
禿參:以馬達加斯加的品質為最好。由於從海上撈出時無殼,只有黑皮,白肉光亮,因而得名。加工時通常未經劏肚清洗,故浸發時需特別處理乾淨。皮薄肉厚,多用作紅炆。"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四季皆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一般海參身體完整均勻、乾燥、開口端正。品質方面要求以體形粗長、質重、皮薄、脹性大、肉壁肥厚、水發性糯而爽滑、有彈性且無沙粒者為上品。如肉壁瘦薄、水發脹性不大,做成菜餚入口粳韌,味如嚼蠟,或鬆泡酥爛,淡而無味,或沙粒未盡除者則質差。
刺參乾品雖然隻形不大、但體壁肥厚、肉質細糯、體面皮薄、色黑多剌是為優質。好刺參還要肉剌挺拔,體表無殘缺刻,刀口處肉緊厚外翻,一般1斤可脹發得7至8斤。刺參可分為3個等級,一級品每斤25至40個、二級品每斤41至55個和三級品每斤55個以上。
婆參或豬婆參的乾貨體面光滑無剌,色白帶黃,發水時必須用火炙燎其皮,否則不能泡水發脹。每斤通常為2至3枝,一般1斤能發5斤左右。豬婆參細分又有白石參、烏石參、港石參、雁石參、非洲石參、雪石參等。港石參皮帶幼嫩、雁石參則皮殼略硬,此兩種石參每斤可發多至5斤。烏石參肉厚而腍滑﹔非洲石參和雪石參每斤只發2至3斤。與刺參相比,婆參肉多而軟滑,遼參則較爽,可說各有所長。"
|
儲存方法
|
通常密封保存,放在陰涼乾爽的環境。有需要便存放於雪櫃內以便較長時間食用。
|
#*宜忌人群
|
未有文獻報告。
|
#*食用配伍
|
未有文獻報告。
|
烹調技巧
|
發海參:用火燒至表皮殼起焦,放入凍水中加少許梳打浸約十五分鐘,用鋼絲刷刷去黑衣,然後用清水洗淨。把海參放入滾水中,切忌沾到肥油,熄火蓋上鍋蓋焗至水凍,撈起換水再把水煮滾,然後再熄火焗至水凍,把夠軟身的揀起,挖出腸臟。如是者重複多次,把揀起的用凍水浸住,以水喉啤一小時。用薑汁和酒煮滾海參兩次,再起油鑊加薑蔥爆,加上湯、薑汁酒、鹽、糖、老抽和地魚末,用細火炆焾後打獻上碟即可。
|
#備註事項
|
"海參體內含有一種酸性黏多糖,對惡性腫瘤的生長、轉移具有抑制作用。在海參的體壁、內臟和腺體等組織中含量很高的海參毒素是一種抗毒劑,能抑制某些癌細胞的生長,同時具有很強的抗黴菌作用,它能阻斷神經傳導,對中風引起的痙攣性麻痹具有治療作用。而刺參所含的黏多糖具有調節血脂的功能,對皮質神經元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在浸發海參時假如沾上油份或鹼酸物質,便會變得酥爛,必須小心避免油脂接觸。
儘管海參有「食中藥王」的美譽,由於含「海參皂苷」(saponin)的毒素,吸收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如噁心、嘔吐、嘴唇麻痺等。所以每次食用海參只宜適量,不能一次攝入過多。
珊瑚蚌又稱海參筋,其實是海參的腸臟。香港的珊瑚蚌主要來自加拿大紅海參的內臟,外表橙紅色,爽脆彈牙,沒有膽固醇和脂肪。"
|
常用菜式
|
紅燒遼參、蝦膠釀遼參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 (乾海參)
|
能量(千卡路里)
|
262
|
蛋白質(克)
|
50.2
|
脂肪(克)
|
4.8
|
膽固醇(毫克)
|
62
|
碳水化合物(克)
|
4.5
|
鈉(毫克)
|
4968
|
膳食纖維 (克)
|
-
|
水份(克)
|
18.9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