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門鱔 |
英文名稱 |
Conger-pike eel
|
其他名稱 |
原鶴海鰻、鱔、虎鰻、海鰻 |
拉丁學名 |
Congresox talabon (Cuvier, 1829)
|
魚類科屬 |
海鰻科 |
主要來源 |
"水域﹕熱帶沿岸,印度洋至西太平洋。
主要分佈﹕斯里蘭卡、孟加拉灣、印尼、南中國海、澳洲北部等海域。"
|
#簡單介紹 |
"體型﹕延長,稍側扁。
頭部﹕中等大,細長呈錐狀,眼大呈長橢圓形。口裂較大,吻長而尖。
體表﹕無鱗,光滑,柔軟,側線孔明顯,呈小圓點狀。
各鰭﹕背鰭及臀鰭發達,後部均與尾鰭連接。胸鰭發達。
體色﹕側背方銀灰色或褐色,側下及腹方乳白色,背鰭及尾鰭邊緣黑色,胸鰭呈淡橙黃色。
一般長度為 50 厘米,最大長度為80 厘米。"
|
品種 |
門鱔類(海鰻科)香港有2屬4種,常見的食用大型門鱔有 青門鱔 (似原鶴海鰻 C. talabonoides)和 黃門鱔 (原鶴海鰻 C. talabon)。
|
供應季節 |
一年四季均有出產。 |
選購方法 |
以表皮柔軟,顏色灰黃,肉質細緻,聞起沒有臭味者為佳。 |
儲存方法 |
一般使用低溫保鮮法。洗淨後,用食鹽略醃、瀝乾後放入保鮮袋,便可放入冰箱內保鮮。 |
烹調技巧 |
為上等食用魚類,肉質細嫩,是非常有名的魚蛋製作材料,鰾可製魚肚。。
|
#備註事項 |
"宜忌人群:
一般人都適宜食用。
宜:適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風濕痹痛、四肢酸疼無力、糖尿病患者、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者都可多食。
忌:有過敏性皮膚病者、支氣管哮喘、淋巴結核、癌症、紅斑性狼瘡、虛熱,痢疾,腹脹不宜食用。
與類相同,擁有利齒,處理活體時要小心被咬傷。" |
常用菜式 |
炒藤鱔球、藤鱔煲湯 |
資料來源 |
中國食物成分表2010 |
能量(千卡路里) |
122
|
蛋白質(克) |
18.8
|
脂肪(克)
|
5
|
膽固醇(毫克) |
71
|
碳水化合物(克) |
0.5
|
鈉(毫克) |
95.8
|
水份(克) |
74.6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