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黃豆
|
英文名稱
|
Soybean
|
其他名稱
|
大豆、黃大豆、毛豆(未成熟)
|
植物學名
|
Glycine max
|
植物科屬
|
蝶形花科
|
主要來源
|
黃豆原產於中國,自古栽培至今。世界各地均有種植,加拿大和美國亦是盛產黃豆的國家。現在全中國亦有普遍種植,在東北、華北、陜西、四川及長江下游地區均有出產,以長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較多,以黑龍江、青海的東北大豆質量最優。
|
#簡單介紹
|
"黃豆可分為黃色黃豆、黑色黃豆和青色黃豆,均為蝶形花科大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黃豆的成熟種子。味甘而性平,具有清熱解毒、益氣的功效;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黃豆可充食,利水消脹,下氣,祛風熱,活血解毒。」
黃豆的營養成份均衡豐富,當中氨基酸的成份與人體需求相符,故黃豆的蛋白質又稱為完全蛋白質;與同等蛋白質份量的瘦肉、牛奶和雞蛋相比,其營養價值不分上下,所以黃豆又有「植物肉」的美稱。此外,當中所含的大豆異黃酮更與保護心血管起到重要作用,還能改善婦女更年期症狀和骨質疏鬆症。此外,膳食纖維和卵磷脂,則有助於減少膽固醇。 "
|
品種
|
大豆可以呈橢圓形、球形,顏色亦可以是黃色、淡綠色、黑色等。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選擇優質的黃豆顆粒外觀完整及飽滿且富有光澤,表面無皺紋、無破損及蟲蛀現象為佳。
|
儲存方法
|
黃豆應儲存在乾燥的密封容器內,並放置在陰涼、通風、乾燥之處,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儘可能做好充分防潮、防黴、防蟲的措施,亦可儲存在冰箱內。
|
#*宜忌人群
|
"宜:更年期婦女、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腦力工作者和減肥的朋友都適合食用。
忌:黃豆含高量的普林,患有痛風、尿酸過高患者、肝腎功能不佳者的人士應減少進食黃豆。黃豆容易引起脹氣,腸胃功能較差者都應避免食用。此外,有大幅傷口和患瘡痘期間的人士不應食用黃豆,容易造成疤痕。
"
|
#*食用配伍
|
"相宜:穀物糙米類與黃豆一起進食時可以達到營養均衡,更有效提高營養價值。
相剋:酸乳酪含有豐富的鈣質,而黃豆則含有植酸,會影響對鈣質的消化與吸收,因此不適合搭配食用;黃豆與豬血、蝦皮等混合食用時也會引起消化不良。"
|
烹調技巧
|
黃豆可謂「一物整體」的食品,所有的部分均可食用,不但可以用作煮湯、炒菜、做豆漿及其他豆類製品,也可以加工成味噌、醬油等。黃豆粉可加入麵粉中,以製作饅頭及麵餅等。泡水後的黃豆有黃豆芽,是富高營養素而且可口的蔬菜之一。
|
#備註事項
|
"黃豆可以製作出很多不同種類的食品,例如大豆芽菜、豆漿、豆腐、油豆腐、冰豆腐、豆腐花、豆卜、支竹、甜竹、腐乳、豆辦醬、普寧豆醬、日本納豆等等。黃豆泡發後呈橢球狀,再烹調做成豆製品,其蛋白質的消化率更高。
黃豆的植酸(Phytic acid)含量比所有種子類、果仁及莢類高出幾倍。植酸會和腸道食物中的必需礦物質如鈣、鎂、鐵、銅及鋅結合,形成不溶於水及身體無法吸收的植酸鹽,阻礙腸道吸收必需礦物質;黃豆還含有胰蛋白酵素抑制劑(Typsin inhibitor)會妨礙蛋白質的消化,導致氣脹及消化不良。高溫煮食才使用時便可破壞此抑制素。
黃豆表皮的結實細胞膜含有多聚樹膠醣、多聚半乳醣與半乳醣醛酸結合而成的半纖維素,可影響消化及吸收。食用過多黃豆會影響消化及容易引起腹脹。"
|
常用菜式 |
黃豆排骨粥、涼瓜黃豆排骨湯、雪菜炒黃豆、醬瓜炒黃豆、蘿蔔乾炒黃豆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實驗室
|
能量(千卡路里)
|
446
|
蛋白質(克)
|
36.49
|
脂肪(克)
|
19.94
|
飽和脂肪(克)
|
4.404
|
膽固醇(毫克)
|
0
|
碳水化合物(克)
|
30.16
|
糖(克)
|
7.33
|
鈉(毫克)
|
2
|
膳食纖維 (克)
|
9.3
|
水份(克)
|
8.54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