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關於本站聯絡我們鳴謝目錄第一期:蔬菜水果家禽肉類水產
第二期: 菇菌類海魚類乾貨海味類河鮮類根莖薯類 豆類及果仁類五穀類香辛草類

牛肝菌


圖 1


中文名稱 space 牛肝菌
英文名稱 Cep. Bolete mushroom
其他名稱 美味牛肝菌、白牛肝、大腳菇
學名 Boletus edulis Bull ex. Fr.
科屬 牛肝菌科
主要來源 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溫帶。中國分佈於西南地區。
簡單介紹 性味: 味微酸,性平。 形態特徵: 子實體較大。菌蓋4-15cm,扁半球形或伸展,黃褐色或赤褐色,無黏性,邊緣鈍。菌肉白色,較厚,受傷後不變色。菌管直生或彎生。菌柄長5-12cm,圓柱形、基部稍大,黃褐色,內部實,外面有網紋。孢子淡黃色,紡錘形。 生態習性: 夏、秋季生於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常與櫟樹和松樹形成外生菌根。單生或群生。 營養成份: 子實體含有多糖、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及維生素。此外還有腺嘌呤(Adenine)、膽酸(Choline)及β-苯基乙酸(β-phenyl-ethlamine)等生物鹼。 食療價值: 本品有養血和中,舒筋活絡,補虛提神等功效,亦可治腰腿疼痛,四肢抽搐。
品種 有乾貨和鮮貨。品種很多,如菌柄象牙白色、最芳香鮮甜的本種,以及紅牛肝菌〔菌柄磚紅色,有點草青味〕,黑牛肝菌,黃牛肝菌,紫牛肝菌等
供應季節 7-9月當造,最多供應
選購方法 挑選乾身、結實而不中空,菌傘圓拱厚身,啡色,菌柄長且粗身的個體,留意菌柄中央易長寄生蟲,若有此情況則不可用。又牛肝菌宜取鮮嫩的,若長老了則失去鮮味,菌肉變得海綿狀而多孔,無質感,完全不好吃了。
儲存方法 要放雪櫃冷藏及儘快食用
烹飪前處理 鮮貨要先修去菌柄底部,用小刷把菌面浮泥刷去,以刀修飾,用微濕廚紙揩淨備用。若係乾貨,可先用水冲去浮面泥沙,再放熱水過面浸至菌身發大。浸菌之水為菌汁,可過濾後留用。
烹調技巧 食用部位為牛肝菌的子實體。牛肝菌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該菌肉質厚嫩,甘鮮可口。牛肝菌不僅可單料為菜餚,亦能與肉類、禽類相配搭,烹製出可口的菜餚。
備註事項 1. 子實體的水提取物含有肽類或蛋白質,有報導謂該提取物有抑制癌細胞增長。本品亦為中成藥「舒筋丸」的成份之一。 2. 以乾牛肝菌製菌粉,將之放微波爐內,大火加熱20秒以烘去水分,取出放磨咖啡機內打成細末,貯入玻璃瓶內,置冰格中可隨時取用。 3. 牛肝菌即德國之所謂石菌(Steinpiltz) ,意大利人稱porcini,法國人稱cepe
常用菜式 牛肝菌蒸雞、清炒牛肝菌。
營養資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乾品
資料來源 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
能量(千卡路里) 178
蛋白質(克) 9.5
脂肪(克) 3.7
飽和脂肪(克) 0
膽固醇(毫克) 0
碳水化合物(克) 31.9
鈉(毫克) 51.3
膳食纖維 (克) 10.4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