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河粉 |
英文名稱 |
Flat rice noodle |
其他名稱 |
沙河粉、粿條 |
植物學名 |
/ |
植物科屬 |
稻米粉製品 |
主要來源 |
河粉起源於中國沙河,有150年歷史。當時聚居了不少客家人,他們把白雲山的山水加米磨成緞漿做粉,粉質爽口美味,大受歡迎。現盛行於廣州、海南、新加坡、香港等地。 |
#簡單介紹 |
以大米和水製成,河粉的口感比較細膩、清淡,加熱出來的河粉通常是晶瑩剔透並且口感細滑,比較適合配雞肉、排骨或蔬菜等一同食用。 |
品種 |
主流的 河粉基本上是同一個類型的產品。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根據個人口味和品牌決定。 |
儲存方法 |
多放置在雪櫃冷藏 |
#*宜忌人群 |
宜:適合身體虛弱的人群。
忌:經常熬夜而且上火的盡量少吃炒河粉;胃寒的盡量少吃湯河粉
|
#*食用配伍 |
相宜:暫無文獻記載
相尅:馬肉、蒼耳
|
烹調技巧 |
河粉可分乾、水兩種。乾河水分較少且較硬身,油滑爽口,適合用來炒;水河幼滑及黏身,適宜放湯。 河粉有多種烹調方法,如蒸、炒、煮等。
(一) 湯粉 : 常見有用大地魚作湯底,配以以魚丸、牛丸。
(二) 乾炒:用韭王和油以猛火炒熟,配以各種佐料然後加上醬油。
(三) 濕炒:乾炒後打上芡汁。
(四) 蒸 : 蒸熟後蘸醬。
|
#備註事項 |
部分廠家在陳化米中加入硼砂製作河粉,影響了飲食安全。要注意河粉的味道以及色澤是否純正。 河粉一定要新鮮才好吃,隔夜及放進雪櫃會變味及變得粗糙。 |
常用菜式 |
牛腩湯河粉、乾炒牛河、濕炒豉椒排骨炒河 |
營養資料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轄下的食物研究化驗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220 |
蛋白質(克) |
4.3 |
脂肪(克) |
0.6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N/A |
碳水化合物(克) |
49.3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114 |
膳食纖維 (克) |
0.2 |
水份(克) |
N/A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