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竹筍 |
英文名稱 |
Bamboo Shoots |
其他名稱 |
笋、荀、竹筍、筍子、竹芽 |
植物學名 |
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ière) J. Houz. (孟宗竹笋) |
植物科屬 |
禾本科竹亞科 |
主要來源 |
竹原產自中國,盛產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 |
#簡單介紹 |
筍為禾本科中竹亞科內多種的幼嫩莖苗,一長出地面就砍下作為食材。筍的生長速度快,而且生長氣侯適宜,所以在中國各地都普遍種植。竹笋一年四季都有,烹調時無論是凉伴,煎炒還是煲湯,均鮮嫩清香。而其具有耐煮特性,即使烹煮後仍能保持結實,爽脆和飽滿的質地。而竹笋亦有吸附油脂的特性,能減低身體所吸收的脂肪,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
品種 |
竹的種類眾多,多種竹的幼苗也稱為竹笋。最主要為孟宗竹笋,次要的有桂竹笋,麻竹笋,綠竹笋等。
毛竹笋:又稱孟宗竹,3至5月發春笋,外皮密布淡黑色的毛,肉質稍硬,纖維不多,味道一般。
冬笋:冬笋是孟宗竹11至2月布地下的笋苗,外皮淡黃色,平滑無毛,肉質細嫩,味道極佳,並且耐儲存。
桂竹笋:4至5月發笋,外皮光滑無毛,有黑褐斑點,肉質稍硬,纖維不多,品質尚可。
麻竹笋:發笋期較長,為3至10月,形狀為圓錐形,外皮無毛,肉質稍粗,味道略差。
綠竹笋:發笋期較長,為3至10月,形狀呈羊角狀,肉質細嫩,纖維少,味道佳。
|
供應季節 |
詳見品種介紹。 |
選購方法 |
鲜嫩的笋以顏色稍、荀肉柔軟濕潤、竹皮緊貼及外表平滑有光澤為佳。 |
儲存方法 |
鮮笋存放時不要剝殼,否則會失去其清香味。不需冷藏作保存。 |
#*宜忌人群 |
宜:一般人皆可食用。因竹笋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肥胖和慣性便秘的人尤其適合。
忌:竹笋含有較多的草酸,會與鈣質合成結石,亦影響鈣質吸收,患有腎臟疾病或尿路結石者,以及缺鈣,骨質疏鬆者不宜多吃。竹笋性寒涼,含有較多粗纖維,難消化吸收,腹瀉、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都不宜吃竹笋。由於有較高的嘌呤,因此痛風患者亦不宜。
|
#*食用配伍 |
相宜:竹笋宜與雞肉同食,有暖胃益氣,補精填髓的功效。竹笋亦宜與香菇同食,有明目、利尿、降血壓之功效。
相尅:竹笋不宜與豆腐同食,兩者同食不但會破壞兩者的營養成份,還可能會產生結石。
|
烹調技巧 |
竹笋食用前應先用熱水灼一陣以去除笋中的草酸。而煮竹笋時應連皮煮,因為竹笋皮能在高溫下去除竹笋的澀味。另外,靠近笋尖的地方應順切,下部應橫切,這樣能使烹煮時更易熟爛和入味。 |
#備註事項 |
中醫認為竹笋性味甘寒,有滋陰涼血、清熱化痰、解渴除煩、利尿通便、養肝明目的功效。
天然毒素生氰葡萄糖(cyanogenicglycoside),毒素會轉化為氰化物中毒
對身體的影響中毒症狀可在數分鐘內出現,包括喉道收窄、噁心、嘔吐、頭痛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預防方法先切成薄片以沸水徹底煮熟
|
常用菜式 |
回鍋肉、竹笋炒肉絲、竹笋炆雞、竹笋湯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23 |
蛋白質(克) |
2.6 |
脂肪(克) |
0.2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NA |
碳水化合物(克) |
3.6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0.4 |
膳食纖維 (克) |
1.8 |
水份(克) |
0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