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鬱金
|
英文名稱 |
Zedoary
|
其他名稱 |
白薑黃 (White Turmeric)
|
植物學名 |
Curcuma species
|
植物科屬 |
薑科薑黄屬
|
主要來源 |
原產地在東南亞和印尼的亞熱帶潮濕林地,大部分佈於熱帶亞洲,少數的種類產於非洲。
|
#簡單介紹 |
為生草本植物溫鬱、薑、廣西莪朮或蓬莪朮的地下塊莖,而嫩芽、花蕾和葉片也可使用;新鮮的鬱金嚐起來有種怡人的麝香味,像嫩薑的味道,清新脆嫩,同時又帶點苦甜。可作為漢藥處方,治療肩膀酸痛和生理痛,還可健胃、利尿、改善膽結石及黃膽,活血行氣、解鬱清心,利陰退黃等。
|
品種 |
(一) C. zerumbet:有長型的地下塊莖者,味道比較溫和清淡,它的外型跟薑黃相似但擁有淡黃色,所以一般人都稱它為「白薑黃」。
(二) C. zedoaria:有矮短、圓肥的地下塊莖。
(三) C. leucorrbiza:通常會加工製成 tikor,意即「印度竹芋粉」。這種澱粉可用於嬰兒食品中,也可以用來當作勺芡用的增稠劑。
(四) C. angustifolia:和C. leucorrbiza一樣,通常會加工製成 tikor,意即「印度竹芋粉」。這種澱粉可用於嬰兒食品中,也可以用來當作勺芡用的增稠劑。
中藥材亦有類似品種:
(一) 廣鬱金(黃鬱金):行氣解鬱
(二) 川鬱金(黑鬱金/溫鬱金):活血化瘀
|
供應季節 |
除冬天外,鬱金在其他季節露天種植的生長狀況良好。
|
選購方法 |
一般的亞洲商店有售賣新鮮的鬱金,一般稱為「白薑黃」,同時亦有切片的乾燥鬱金。乾燥的鬱金多半會先經過研磨,再以粉狀出售。市面上的紅棕色鬱金粉通常都經過人工染色。
|
儲存方法 |
將新鮮的鬱金放進冰箱冷藏,可保存兩至三個星期。乾燥的鬱金片或粉可存放數年不壞。
|
#*宜忌人群 |
宜:適合一般人士食用。
忌: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孕婦慎服。
|
#*食用配伍 |
相宜:鬱金配伍丹皮、梔子有清熱、涼血、活血之功效,用於治療血熱淤滯之出血之症;鬱金配伍香附、柴胡、白芍有疏肝解鬱、行氣活血、緩急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肝鬱氣滯之胸脅脹痛、月經不調或經行腹痛。鬱金配山楂、柴胡,用於治婦女經行腹痛、乳脹,屬肝鬱有熱,氣血瘀滯。鬱金配丹參、延胡、杏仁等,可疏肝宣肺,活血止痛。鬱金配鱉甲、莪朮等,可化瘀消症。
相尅:未有文獻報告。
|
烹調技巧 |
多選用新鮮或乾燥的地下塊莖部位,而嫩芽、花蕾和葉片亦可被使用。碩大的葉片經修剪後可直接盛裝料理或將食物包裹蒸煮以增添芳香,亦可作為香辛料,或咖哩和醃漬黃蘿蔔乾的色素。
|
#備註事項 |
吃起來略有薑的風味,因此東南亞料理中用到薑或是薑黃,都常常搭配鬱金,或是互相替代使用。
|
常用菜式 |
沙拉、生菜、蔬菜湯、用椰奶烹調的蔬菜、印尼雞肉、小羊排,凡是用到乾燥薑黃或是乾薑的料理都可以加入乾燥的鬱金。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N/A
|
能量(千卡路里) |
N/A
|
蛋白質(克) |
N/A
|
脂肪(克) |
N/A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N/A
|
碳水化合物(克) |
N/A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N/A
|
膳食纖維 (克) |
N/A
|
水份(克) |
N/A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