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米線 |
英文名稱 |
Mixian, Round rice noodle |
其他名稱 |
雲南米線、過橋米線 |
植物學名 |
/ |
植物科屬 |
稻米粉製品 |
主要來源 |
米線起源於中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相傳秦始皇當年為了統一中國,派大軍征戰南越,因軍中多為北方人,吃不慣南方米飯,導致士兵食量大減。軍中的廚師於是就南糧北做,把大米磨成粉後再擀成麵條狀,即是米線。米線後流傳到外國,在東南亞、新馬泰等地十分流行。 |
#簡單介紹 |
米線是用大米,經發酵、磨漿、濾條、蒸粉、搓成粉團,再壓榨成線狀食品。粉團以新米和舊米混合而成,新米黏性大、舊米口感爽,米線的口感取決於新舊米的比例。它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口感水靈筋骨,耐煮不爛,熟透迅速、易於消化。各地流行用不同口味的湯底,如雲南小鍋米線多配豬骨湯、過橋米線配雞湯、桂林米線配牛骨湯。 |
品種 |
米線有很多不同改良口味,當中以雲南的最為有名,雲南的過橋米線更是當中最著名。
過橋米線:過橋米線是有種特別的食法的。吃過橋米線時每人面前會有生肉片、雞湯、蔬菜、米線各一碗。首先,浸米線的雞湯是滾燙的,因表面有一層雞油,是看不出有熱氣的,千萬不要用嘴直接喝,否則會燙傷嘴皮。在食用時應先吃生肉片,趁湯是最高溫的時候將切成薄片的生肉片(不可生吃)燙熟,然後才燙蔬菜和米線。
而雲南的米線可簡單分為兩大類:
(一)酸漿米線 (是傳統的製作方法,經大米發酵後磨粉所製成的,帶濃烈酸味,筋性少、易斷,工藝複雜,生產週期長。做出來的米線品質好且有大米的清香味)
(二)乾漿米線 (大米磨粉後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曬乾後為“乾米線”,便於攜帶和儲存,食用時用水煮一會即可。相比起酸漿米線 ,乾漿米線的筋骨較硬、較煙韌,但卻少了大米的清香味。)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根據個人口味和品牌決定。 |
儲存方法 |
大部分米線都有包裝,不需特別儲存方法。 |
#*宜忌人群 |
宜:一般人均宜食用
忌:暫無文獻記載
|
#*食用配伍 |
相宜:酸菜、芽菜
相尅:暫無文獻記載
|
烹調技巧 |
米線特別適合配以火鍋食用,或當作油炸速食麵的代替品。米線來貨時多數是乾身的,應先浸泡過夜,放熱水略煮,再過冷河,這樣便能使米線保持幼滑煙韌。 |
#備註事項 |
香港吃到的米線九成來自江西,當地有工廠大規模生產米線,反而雲南沒有大量生產米線。 |
常用菜式 |
雲南過橋米線、魚湯米線、酸辣湯米線 |
營養資料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N/A |
蛋白質(克) |
N/A |
脂肪(克) |
N/A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N/A |
碳水化合物(克) |
N/A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N/A |
膳食纖維 (克) |
N/A |
水份(克) |
N/A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