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雞腿菇 |
英文名稱 |
Shaggy ink cap、Lawyer’s wig |
其他名稱 |
柳樹蘑、毛頭鬼傘 |
學名 |
Coprinus comatus (Mull. ex Fr.) Gray. |
科屬 |
鬼傘科 |
主要來源 |
分佈於中國東北、河北、山西、江蘇、福建、雲南、青海等地。歐洲及南北美洲各地亦有多佈。 |
簡單介紹 |
性味:
味甘,性平。
形態特徵:
子實體較大。菌蓋直徑3-5cm。圓柱形,長6-13cm,開傘後邊緣菌褶溶化成墨汁狀液體。菌肉白色、較薄。菌褶初時白色,後變灰黑色。菌柄白色,圓柱形,光滑,中空,長7-27cm,粗1-2cm,基部膨大並延伸似根狀。菌環白色、膜質。後期脫離。孢子橢圓形。
生態習性:
由春季至秋季生於田野、林緣及道旁。單生或群生。
營養成份:
子實體含有腺嘌呤(Adenine)等多種生物鹼、甾醇脂等8種脂肪酸及鬼傘菌素(Coprinin 4-甲氧苯醌),及酒石酸。
食療價值:
本品有健胃消食,養陰益肝作用。常食有降低人體血糖水平,故亦有治療糖尿病的功效。
|
品種 |
另有與雞腿菇相近的小孢毛鬼傘Coprinus ovatus,即白鷄腿蘑,食法與形狀相近 |
供應季節 |
全年供應,秋天多產 |
選購方法 |
宜選菌傘還未張開之白色個體,若已出現黑色就是過熟,不好食用 |
儲存方法 |
應趁新鮮儘快食用 |
烹飪前處理 |
削去菇腳硬的部位,用水沖至潔淨,氽水備用,切片。 |
烹調技巧 |
食用部位為毛頭鬼傘的幼嫩子實體。本品質脆肉嫩,味道鮮美。傘蓋未開的幼蕾供饌最佳。宜炒、燴、燉、或作湯,與肉類共烹製更佳。 |
備註事項 |
1. 菌蓋打開後,蓋褶液化變黑色,有異味者不堪食用。
2. 有報告謂食此菌時不宜飲酒,多食傷胃,出現心跳加速,耳鳴,無力等現象云云。
3. 有學者研究發現雞腿蘑的菌絲會形成特殊的構造,可以將線蟲殺死後,吸收利用其養分。
|
常用菜式 |
牛柳炒雞腿菇 |
|
^營養資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