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黃腳鱲 |
英文名稱 |
Yellowfin seabream
|
其他名稱 |
黃鰭棘鯛、黃鰭鯛、赤翅仔 |
拉丁學名 |
Acanthopagrus latus (Houttuyn, 1782)
|
魚類科屬 |
鯛科 |
主要來源 |
"水域﹕熱帶和亞熱帶沿岸,印度洋至西太平洋。
主要分佈﹕波斯灣至印度沿岸,日本南部至澳洲北部沿岸。"
|
#簡單介紹 |
"體型﹕體高而側扁,體呈橢圓形,背緣隆起,腹緣圓鈍。
頭部﹕頭中大,前端尖。眼中等大。口中等大,稍傾斜。
體表﹕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
各鰭﹕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強。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
體色﹕體灰白至淡色,體側具金黃色之點狀縱帶。鰓蓋具黑色緣;側線起點及胸鰭腋部各有一黑點。背鰭灰色至透明無色。胸鰭、腹鰭及臀鰭在魚體新鮮時會呈現鮮黃色,有時在鰭膜間具黑紋;尾鰭灰色具暗色緣,下葉具黃色光澤。
一般長度為30厘米,最大長度為50厘米,最大重量為1.5 公斤。"
|
品種 |
鯛類(鯛科)共36屬131種,以棘鯛類及赤鯛類等為代表,除本種外,常見的食用種有白鱲(澳洲棘鯛 A. australis)、牛屎鱲(灰鰭棘鯛 A. berda)、 黑沙鱲(黑棘鯛 A. schlegelii)、 赤鱲(真赤鯛 Pagrus major) 等。
|
供應季節 |
一年四季均有出產,九月至十月最肥美。 |
選購方法 |
宜選魚眼透亮、鰓絲呈鮮紅色、鱗片完整、不易脫落、魚肉緊密結實為佳。 |
儲存方法 |
一般使用低溫保鮮法。洗淨後,用食鹽略醃、瀝乾後放入保鮮袋,便可放入冰箱內保鮮。 |
烹調技巧 |
黃腳鱲沒有魚腥味,含有適當脂肪的白魚肉適合作生魚片、煮湯、燒烤、紅燒、清蒸或海鮮飯等,各種烹調方式都適合。不只是魚肉,魚皮稍微燙過後還能搭配生魚片或作醋漬料理。魚骨和魚頭,可用來做紅燒魚頭、鍋燒,或是加入卵囊、魚白一起煮,所有的部位都可以利用。
|
#備註事項 |
背鰭硬棘非常尖銳,處理時要小心避免刺傷及割傷,尤其是處理活魚時遇到魚兒掙扎的情況。 |
常用菜式 |
薑蔥黃腳鱲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