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椰菜花 |
英文名稱 |
Cauliflower |
其他名稱 |
菜花、白菜花、花椰菜 |
植物學名 |
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
植物科屬 |
十字花科 |
主要來源 |
原產於歐洲西部沿岸。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中國南部各省如福建、廣東、浙江、廣西、台灣等地均有大量栽培。 |
#簡單介紹 |
味甘,性涼。具有助消化、增進食慾、止渴生津、補腦髓,利臟腑,開胸膈,益心力,壯筋骨的功效。花球除含豐富水分外,還富含蛋白質,能促進細胞的成長;同時蘊含豐富的葉酸、鈣質和維生素 C,分別參與血液的製造、骨骼組織的建構、膠原蛋白的形成。椰菜花還含大量維生素U、抗壞血酸、鉬等,又含硫蘿蔔素,可刺激身體產生抗癌蛋白酵素。每日吃一百克,有助排除體內有害的自由基,因此其防癌指數相當高。 |
品種 |
由大塊葉片包着白色花球,當椰菜花主軸長到 20 片葉子左右時,便形成白色的花蕾。椰菜花莖粗而短,葉密生其上,葉柄短,葉片闊厚而脆,葉面有白粉,各葉環抱,合成球形,直徑可達30厘米。一般在香港或中國只會見到白色品種。而在外國甚至有橙色和紫色等品種出現。橙色椰菜花的維他命A含量更高於白椰菜花25倍。 西蘭花、椰菜花和結球甘藍同爲甘藍的栽培變種蔬菜。 |
供應季節 |
主要生產期為每年12月至翌年4月,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宜選花蕾茂密而完整,花球細緻緊密,花莖呈淡青色、細瘦鮮脆者。 特級椰菜花之建議規格:球形完整,白色,花球緊密,小花未開、無斑點,無畸形,包三片葉,無變形葉及莖無空心現象,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 一級椰菜花之建議規格:球形尚完整,花球尚緊密,無斑點及莖無空心現象,無嚴重病蟲害及其他傷害。 |
儲存方法 |
最好在購買後 3 天之內食用完畢;或可用保鮮紙封好置於雪櫃內,亦可保存約 1 周。 |
#*宜忌人群 |
宜:適宜在夏季天氣悶熱時,有口乾口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肺咳不止、便秘者食用。兒童食用有助促進生長發育、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此外,肥胖者和腫瘤者亦宜。 忌:未有文獻報告。 |
#*食用配伍 |
宜: 1.椰菜花與豬肉:椰菜花的維生素 C 搭配豬肉的蛋白質,可美白肌膚,而且有消除疲勞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2.椰菜花與糙米:椰菜花中的維生素 C 與糙米中的維生素 E 結合,帶來護膚、抗老、防癌的效果。 3. 可與百合同吃,能抗癌防病、減肥健身。 忌: 1.椰菜花與牛肝:牛肝中的銅質會令椰菜花中的維生素 C 氧化,從而失去其營養價值。 2.椰菜花與豬肝:椰菜花所含的膳食纖維,當與含有銅質、鐵質等礦物質的豬肝同食,會降低人體對這些礦物質的吸收。 |
烹調技巧 |
食用部位為花蕾、花梗、嫰莖。先用水略為沖洗,將椰菜花反轉浸於鹽水中約四十五分鐘,讓螆蟲浮出來;然後在流動的水下沖洗乾淨。由於花蕾部分往往積存最多農藥,故必須仔細清洗花蕾部分。烹調時加入數滴檸檬汁或少許醋,可防止花蕾色澤變黃。 |
#備註事項 |
若花莖堅硬、木質化或花色變黃,即屬太老,不宜購買。 |
常用菜式 |
紅燴椰菜花、咖喱椰菜花、椰菜花炒肉絲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24 |
蛋白質(克) |
2.1 |
脂肪(克) |
0.2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 |
碳水化合物(克) |
4.6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31.6 |
膳食纖維 (克) |
1.2 |
水份(克) |
92.4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