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木耳 |
英文名稱 |
Wood ear、Jew’s ear |
其他名稱 |
黑木耳、雲耳 |
學名 |
Auricularia auricula (Hook.) Underw. |
科屬 |
木耳科 |
主要來源 |
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為主要栽培種之一。日本、歐洲及美洲亦有栽培。香港見於沙田、大埔、大嶼山等地。 |
簡單介紹 |
性味:
味甘、性平。
形態特徵:
子實體較小。耳形或淺圓盤形,直徑2-12cm,膠質,半透明,鮮時軟,乾後收縮。子實層生於內部,光滑或有皺紋,棕褐色,乾後深褐色,外面具短毛,青褐色。孢子無色,光滑,常彎曲。
生態習性:
春季至冬季生於櫟、榆樹,合歡等多種闊葉樹的樹幹或腐木上。群生或叢生。
營養成份:
子實體含有脂肪,多種氨基酸,甘露聚糖、粗纖維、胡蘿蔔素、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近日市售木耳,多為人工栽培者,但營養價值,仍以野生者為佳。
食療價值:
木耳有降血壓、抗凝血,解血栓之療效。亦具通便及治療功效。亦為棉麻、毛紡織工人之保健食品。
|
品種 |
有品種名雲耳,其實就是這裏所說的種類。而白背木耳(A. polytricha) 則是同屬異種,又稱毛木耳,不過廣東人喜歡稱之為木耳,以示與雲耳有異,見下面附註所述 |
供應季節 |
全年 |
選購方法 |
應選購耳片黑褐色,有光亮感,背面灰色,耳片完整,無蟲蛀者為佳。 |
儲存方法 |
放於乾燥陰涼處,若使變潮,可放數年 |
烹飪前處理 |
温水浸濕 |
烹調技巧 |
食用部位為木耳的膠質子實體。木耳為著名的食用菌。肉質滑膩,柔嫩鮮美,風味獨特,用為輔料,可烹製出多種美味菜餚。如北方之「木樨肉」,即以木耳配蛋炒肉;南方則金針、雲耳配搭,葷素皆宜。 |
備註事項 |
亦有毛木耳,又稱白背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質脆硬,與木耳同為食用及藥用菌。毛木耳可治寒濕性腰腿疼痛,抽筋麻木,亦可降血壓、血糖。 |
常用菜式 |
西蘭花炒(拌)木耳,黑木耳紅棗湯,蛋白炒木耳,黑木耳炖烏雞。 |
|
營養資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乾品 |
資料來源 |
中國食物成分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編著〕2009年第2版 |
能量(千卡路里) |
265 |
蛋白質(克) |
12.1 |
脂肪(克) |
1.5 |
膽固醇(毫克) |
0 |
碳水化合物(克) |
65.6 |
鈉(毫克) |
48.5 |
膳食纖維 (克) |
29.9 |
水份(克) |
15.5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