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松茸 |
英文名稱 |
Japanese pineal fungus、Matsutake |
其他名稱 |
松蘑、松蕈、松口蘑、雞絲菌 |
學名 |
Tricholma matsutake (Ito et Imai) Sing. |
科屬 |
白蘑科 |
主要來源 |
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和西北利亞等地。中國以黑龍江、吉林、雲南、四川、貴州、西藏等出產為多。 |
簡單介紹 |
性味:
味甘,性平。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大型。菌蓋直徑5-18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黃褐色平伏的纖毛狀鱗片,表面乾燥。菌肉厚、白色。菌褶稍帶乳黃色,不等長,彎生。菌柄較粗狀。菌環上部白色,下具褐色鱗片,內實,基部稍膨大和彎曲。菌環生柄上部。孢子球形。
生態習性:
夏末至秋末生於松屬和櫟屬林地上。其基部地下菌絲與樹木共生形成菌根。
營養成份:
子實體含有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無氧化合物、粗纖維及維生素B1、B2及C等。
食療價值:
本品有健胃理氣、化痰、降血壓、降膽固醇及治療糖尿病功效。
|
品種 |
市面供應多為鮮品,若係乾品,除作一般烹飪用途外亦可磨成菌粉作增香氣之用 |
供應季節 |
夏秋季 |
選購方法 |
優質松茸菌傘渾圓肉厚,未全開;柄部粗壯肥美,散發出清幽的油脂松香;根部完整,帶少許菇鬚 |
儲存方法 |
宜儘快食用,因一般的低温儲存亦只可保鮮1-2星期 |
烹飪前處理 |
從菌蓋以下以小刀把松茸皮撕去,以微濕廚紙揩淨菌蓋 |
烹調技巧 |
食用部位為松茸的子實體。松茸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日本稱之為「食用菌之王」,其菌肉肥厚,質地細嫩,氣香味美,為筵席上品。 |
備註事項 |
1. 松茸是一種必須和林木共生的菌根菌,沒有辦法大量人工栽培,故物以罕為貴,價格甚高。
2. 日本人對松茸非常看重,古代平民曾以松茸向貴族和皇族進貢,現在日本料理中,松茸亦常常用來烤食、或放在飯上蒸食,或加入湯中提味。
3. 中國人食用松茸的歷史亦至少有幾百年。清朝美食家袁枚(1716-1797)於《隨園食單》上記載了松茸的吃法,但和日本料理的飲食哲學完全不同。日本飲食處理松茸喜歡重味的燒烤法,因松茸以香氣襲人取勝;袁枚則認為松茸口感疲軟,不甚出色,故要加口蘑炒,利用口蘑滑脆的口感搭配松茸的香氣。
|
常用菜式 |
松茸海參、松茸炒雞絲、雲腿松茸。 |
|
營養資料 (以100克可食用部計)-乾品 |
資料來源 |
中國食物成分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編著〕2009年第2版 |
能量(千卡路里) |
207 |
蛋白質(克) |
20.3 |
脂肪(克) |
3.2 |
膽固醇(毫克) |
0 |
碳水化合物(克) |
48.2 |
鈉(毫克) |
4.3 |
水份(克) |
16.1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