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關於本站聯絡我們鳴謝目錄第一期:蔬菜水果家禽肉類水產
第二期: 菇菌類海魚類乾貨海味類河鮮類根莖薯類 豆類及果仁類五穀類香辛草類

核果類


圖1


中文名稱 space
英文名稱 Chinese Date
其他名稱 中國棗、乾棗、紅棗、山西大棗、山東金絲小棗、河北冬棗
植物學名 Zizyphus jujuba Mill.
植物科屬 鼠李科
主要來源 原產於中國,是中國果樹栽培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在公元前已傳入亞洲地區,如朝鮮、印度、泰國等。公元九世紀時傳入日本,至十七世紀末才傳入美洲。棗在中國分佈遍及全國各地,主產自河北、河南、山東、陜西等省。
#簡單介紹 為鼠李科棗樹的核果。味甘,性溫。棗肉有降血壓、潤心肺、補五臟,治虛損的作用,具有補中益氣、益血安神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休倦無力、面黃肌瘦、婦女血虛臟躁、精神不安之症。棗的維生素 C 含量頗高,被譽為維生素 C 之王,屬高度抗氧化食材,有助增強人體抵抗力和有防癌之作用。此外,棗更蘊含豐富鐵質和銅質,有助製造紅血球,行氣活血。自古以來棗子被列為「五果」之一,而且向有「木本糧食」之美譽。
品種 有兩個變種︰
1. 酸棗(Z. jujuba var. spinosus):果實味酸;
2. 無刺棗(Z. jujuba var. inermis ):枝無刺,其他特徵如形態均與棗樹相同。
品種方面,據清代《植物名實圖考》記載中已有 87 種之多,至近代則有 500 種,分為大棗類和小棗類兩大類。前者如贊皇大棗、阜平大棗、駿棗、梨棗、灰棗、晉棗、義烏大棗及冬棗等;後者如金絲小棗(果實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將半熟的果實拉開可見縷縷金絲,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而得名)、無核小棗(又名空心棗)、馬蓮小棗和雞心棗等。
供應季節 香港的供應最合適為11至翌年3月。
選購方法 以果實呈淡綠有光,果皮光滑,沒有瘀傷或破裂的痕跡,果形完整豐滿,果蒂深凹的棗子較甜。如果實為深綠色及無光澤,則可能無味且澀;要是外皮呈黃褐色或乳黃色,則表示過熟,不宜食用。
儲存方法 放置在陰涼通風處可長期保存。
#*宜忌人群 宜:適宜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食少便溏、營養不良者,倦怠乏力、貧血頭暈、心悸失眠者,婦人臟躁、營衛不和者,以及肺結核、癌症患者食用。
忌:痰多、大便秘結者忌食,以免助火生熱。痢疾急性期、濕盛、食滯、蟲積、齲齒、感冒發熱、下腹脹滿人士忌食。
#*食用配伍 相宜:
1.大棗與牛奶:兩者結合含豐富營養素,具有補血、開胃及健脾作用。
2.紅棗與板栗:適宜腎虛、腰酸背痛、腿腳無力、小便頻多之人士食用。
相尅:
1.棗與動物肝臟:動物肝臟所含的礦物質如銅質和鐵質等,會氧化棗內豐富的維生素 C,影響其吸收率。
2.棗與胡蘿蔔:胡蘿蔔的維生素 C 分解酶會破壞棗的維生素 C 含量。
3.大棗與海蟹、海蟄:同時進食容易患寒熱病。
4.紅棗與蝦皮:同時進食會引起中毒反應。
烹調技巧 果實為淡綠色的中橢圓形狀,外皮具蠟質光澤。一般可鮮食,或可加工製成黑棗、蜜棗、脆棗和醉棗等,亦可製成棗糕、棗泥和棗酒等。
#備註事項 由於棗子帶酸性,空腹不宜多吃,易傷胃。過量食用可傷脾胃。生食大棗時,棗皮容易滯留在腸道中不易排出,因此食時宜去皮。腐爛的大棗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產生果酸和甲醇,人食後會出現頭暈、視力障礙等中毒反應,嚴重者可致命,因此不宜食用腐爛的大棗。
棗花的蜜腺是主要蜜糖之源。
常用菜式 可用以烹調主糧,如:八寶飯、紅棗粥、蜜棗羹、棗蓉糕等。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資料來源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能量(千卡路里) 122
蛋白質(克) 1.1
脂肪(克) 0.3
飽和脂肪(克) N/A
膽固醇(毫克) -
碳水化合物(克) 30.5
糖(克) N/A
鈉(毫克) 1.2
膳食纖維 (克) 1.9
水份(克) 67.4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符號 意義
- 未測定
未檢出
Tr 微量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食物別名
x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N/A 沒有相關資料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縮寫 單位名稱
g
mg 毫克
mcg 微克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