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小米 |
英文名稱 |
Foxtail Millet |
其他名稱 |
粟、禾、玉米、粟、黃粟、粟谷、玉谷、谷子、粱米 |
植物學名 |
Setaria italica (L.) P. Beauv. |
植物科屬 |
禾本科 |
主要來源 |
原產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已有八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現中國的小米主產區主要分佈在華北,其中以河北、山西和內蒙古產量最大。 |
#簡單介紹 |
小米米粒較稻小,而營養比白米高很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B群。小米蛋白是一種低過敏性蛋白,加上其纖維質並不粗糙較易消化,是嬰幼兒的理想食品基料。 |
品種 |
小米有很多不同品種,大致可分類為:
(一)粳性小米、(二)糯性小米、(三)黃小米、(四) 白小米、(五)綠小米、(六)黑小米、(七)香小米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大小、顏色均匀、呈金黄色或黄色、有光澤,氣味清香者為上品。而要判斷小米有否被染色,手可沾點水然後搓一搓小米,用薑黃粉染色的小米會脫色。劣質的小米易被手捻成粉狀,易碎,碎米多,微有異味或有霉變氣味。 |
儲存方法 |
儲存在低溫陰涼乾燥避光的地方,因小米容易發霉,不應放置過久。可在存放的密封容器放入少許辣椒絲或花椒以防蟲。儲藏前水分過大時,不能曝曬,可陰乾。 |
#*宜忌人群 |
宜: 老人、病人、產婦、脾胃虛熱、身體有酸痛者、胃酸過多者、反胃嘔吐、神經衰弱、睡眠不佳者、精血受損、食欲缺乏者、腹瀉、產後體虛或失眠者
忌: IgA腎病病患者、胃寒者、氣滯者、體質虛寒、小便清長者。
|
#*食用配伍 |
相宜: 桂圓(補血養心)、胡蘿蔔(保護眼睛、延緩衰老)、苦瓜(清熱解暑)、粳米、葛粉、洋蔥(生津止渇)、豆類、紅棗(開胃養顏)配山 藥、山萸肉(營養互補)、蓮子、鯽魚、桑葚(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玉米、紅糖(補虛、益血氣)、香菇、燕麥、 大米(營養互補)、肉(更易吸收蛋白質)、扁豆、芹菜(清熱止血)、雞肉(健脾益氣)、黃豆(保健眼睛及滋養皮膚)、南瓜(補脾胃、益氣血)、綠豆(營養互補)、雞蛋(提高蛋白質吸收)
相剋:醋(破壞胡蘿蔔素)、蛋類(引致腸胃病)、蝦皮(性味不和,易使人噁心、嘔吐)、杏(易使人作嘔,泄瀉)、杏仁(可能導致中毒)、小麥、蕨菜、食用鹼(破壞小米營養)
|
烹調技巧 |
小米可煮飯、粥,也可製成甜點或用來釀酒。北方人多以小米粥搭配包子、饅頭或大餅,幫助消化。視個人喜好,亦可於小米粥中加糖或打雞蛋。 |
#備註事項 |
小米雖營養豐富,但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較低,所以應與賴氨酸含量高的食物同食,如大豆和肉類。產婦宜食小米,但產婦產後不能完全以小米為主食,應注意配搭食物補足其他營養。清洗時不適過於頻繁,清洗過多會導致營養素流失。小米煮成粥會更易吸收,但不宜過於稀薄,以免阻礙營養素溶出。淘米時不要用手搓,亦不能長時間浸泡或用熱水淘米。 |
常用菜式 |
小米粥、小米蒸飯 |
營養資料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361 |
蛋白質(克) |
9 |
脂肪(克) |
3.1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 |
碳水化合物(克) |
75.1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4.3 |
膳食纖維 (克) |
1.6 |
水份(克) |
11.6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