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油麥菜 |
英文名稱 |
Indian lettuce |
其他名稱 |
生菜、牛脷生菜、油菜、長葉萵苣。油麥菜在台灣俗稱為A菜、鵝仔菜。 |
植物學名 |
Sonchus olercaceus L. |
植物科屬 |
菊科 |
主要來源 |
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由野生種馴化而來,主要分佈於歐洲、美洲。油麥菜乃萵苣多個變種之長葉萵苣。 |
#簡單介紹 |
油麥菜為菊花科草本植物苦苣的全株,味苦,性寒涼。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功效。本品種含有苦味素、蛋白質、維他命B1、維他命C、胡蘿蔔素等成份。 |
品種 |
油麥菜是萵苣的一個變種,即長葉萵苣,大多數呈長形、葉子較長、顏色為綠色、而味道略澀。 |
供應季節 |
主要生產期為每年10月至翌年5月。 |
選購方法 |
宜選葉色深綠而帶光澤,葉厚而長的品種。 特級油麥菜之建議規格:新鮮,無黃葉,長度15~20cm。形狀、色澤優良,質地幼嫩,無斷裂,無破葉,無抽苔,無凋萎,無腐爛,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 一級油麥菜之建議規格:形狀正常,色澤良好,幼嫩,無斷裂,破葉,無抽苔,無腐爛,無凋萎,無嚴重病蟲害藥害及其他傷害。 |
儲存方法 |
保存時用半濕的衛生紙張將油麥菜包起,裝入塑膠袋內,直立放在雪櫃中保存。 |
#*宜忌人群 |
宜:油麥菜無特殊禁忌。主治外感發熱、黃疸、瘡腫、蛇蟲咬傷等症。 忌:未有文獻報告 |
#*食用配伍 |
宜:未有文獻報告 忌:未有文獻報告 |
烹調技巧 |
食用部位為葉、莖。將根部切除後,浸泡在水中5分鐘,張開葉片,仔細沖洗。 |
#備註事項 |
由於油麥菜是萵苣的一個變種,有時會帶有苦味素。部份顧客會不喜歡油麥菜的味道。 台灣稱油麥菜為「鵝仔菜」,那是因為閩南農家用油麥菜切碎作鵝的飼料。 |
常用菜式 |
豆豉鯪魚炒油麥菜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15 |
蛋白質(克) |
1.4 |
脂肪(克) |
0.4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 |
碳水化合物(克) |
2.1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80 |
膳食纖維 (克) |
0.6 |
水份(克) |
95.7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