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魷魚乾
|
英文名稱
|
Dried Squids
|
其他名稱
|
烏賊、槍烏賊、柔魚
|
動植物學名
|
Loligo chinensis
|
動植物科屬
|
海洋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鎖管科。
|
主要來源
|
"魷魚分佈範圍甚廣,在太平洋、大西洋、日本、台灣、中國、韓國、東南亞及紐西蘭等地皆有。魷魚有許多品種,包括阿根廷魷魚、紐西蘭魷魚、美洲大赤魷、西太平洋赤魷,但隨產地之不同而全年皆有供應,中國出產的魷魚則以5至8月為盛產期。
香港餐飲用的魷魚主要來自中國福建南部、台灣、廣東和廣西近海,以及菲律賓、越南和泰國近海。香港零食市場上的魷魚多來自南韓。"
|
#簡單介紹
|
魷魚乾是由槍烏賊及魷魚製成,兩者體內的內骨骼都很薄,按魚形不同而分有長形的魷魚和橢圓形的烏賊。魷魚棲息於一般性陸棚之海底,繁殖季遊近淺海,在海底產卵,附著在海藻或沈木等物體,其足在前方,身軀在後而頭位中央。細看下其足的側面突出為觸手,附有許多吸盤,用以捕捉並握緊獵物;基部包圍著頭部,而口中有齒舌及堅硬的角質喙,可咬死小生物和撕碎小片,也以魚、貝類、甲殼類等為食物。外套部分為厚肌肉層而連有一漏斗,緊包裹著內臟囊,當外套腔盛滿水後,迅速從漏斗把水噴出,藉其反作用力使身體前進。牠屬於生長迅速的品種,幾個月內已可繁殖,但其壽命很短,只有10至18個月。
|
品種
|
"大隻魷魚會以串曬形式處理,乾曬品比較著名的有九龍吊片。
細隻有眼有墨一起則作魷魚筒,暨新鮮和比較著名的有南中國海之火箭魷魚。
以形狀分成兩類。
1. 橢圓形:為槍烏賊的乾品,腳佔身體比例較魷魚短得多,槍烏賊眼睛角膜沒有孔,分類上屬「閉眼類」。
2. 長形:為魷魚的乾品,品質較槍烏賊為佳。魷魚眼睛角膜有孔,分類上屬「開眼類」。"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四季皆有供應。但休漁期後產量最豐,品種多樣化,有大尾魷魚、魷乸仔、排魷、竹葉魷和日本魷等。每年以6~8月為盛產期。
|
選購方法
|
"選擇魷魚應選購體型平薄、隻形均勻、色澤亮白、肉透微紅、魷魚身乾燥、略帶鹽霜,並帶有腥香味的魷魚乾,品嘗時口感鮮嫩者為佳。
挑選要看尺寸、摸厚度、辨乾濕、嗅味道,身愈長肉愈厚,摸起來不黏手,甚至拍打有聲,而且不會軟身。品質差的會散發阿摩尼亞味。"
|
儲存方法
|
"魷魚通常都是吊曬的所以有吊片之稱,好處是疏水容易,不會疊起,容易乾身。
通常密封保存,放在陰涼乾爽的環境,套上塑膠袋放在室溫下可保存4到5個月。有需要便存放進冰箱冷藏,最少可存放3年之久。"
|
#*宜忌人群
|
未有文獻報告。
|
#*食用配伍
|
未有文獻報告。
|
烹調技巧
|
"一般煮食用的魷魚乾的處理很簡單,用少量蓋面溫水浸滲,待5至10分鐘,其身體略膨脹變軟,去除腔內雜質和毛絲、洗淨、撈起、瀝水之後便即可放湯。
香港的地道小食或車仔檔則會把魷魚乾放在少許小蘇打開的鹼水中浸泡數小時,再以流動清水不斷沖洗浸泡三小時去走梘味,這樣魷魚便會發漲至數倍大成為「玻璃魷魚」。"
|
#備註事項
|
"曬魷魚乾要視孚天氣,秋冬時節、天高氣爽、陽光充足濕度低是曬魚的最佳時節。
"
|
常用菜式
|
炭爐烤魷魚、魷魚蒸肉餅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 (乾魷魚(台灣槍烏賊))
|
能量(千卡路里)
|
313
|
蛋白質(克)
|
60
|
脂肪(克)
|
4.6
|
膽固醇(毫克)
|
871
|
碳水化合物(克)
|
7.8
|
鈉(毫克)
|
965.3
|
膳食纖維 (克)
|
-
|
水份(克)
|
21.8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