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柿 |
英文名稱 |
Persimmon |
其他名稱 |
柿子、甜柿、澀柿 |
植物學名 |
Diospyros kaki L.f. |
植物科屬 |
柿科 |
主要來源 |
原產於中國,在唐朝已傳至日本。現種植於中國南北各地。此外,印度、菲律賓、意大利、英國、法國、加拿大和美國南部也有少量栽培。 |
#簡單介紹 |
為杮科植物柿的成熟果實。味甘澀,性寒。具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消腫、健脾益氣、養胃和中、澀腸止血功效,可治肺熱咳嗽、肺結核、吐血、痢痰、口瘡腫痛等症。杮子在樹上完全成熟後卻不能轉甜的稱為「澀杮」;在樹上完全成熟後能夠轉甜者,採收後即可生食的稱為「甜柿」。杮子的甜度源於所含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能量的來源;同時含豐富類胡蘿蔔素,有助保護眼睛,增強人體抗病的能力。 |
品種 |
柿的品種有 1000 多個,主要分為甜柿(亦稱「甘柿」)和澀柿兩類,前者成熟時已經脫澀,後者需要人工脫澀。品種有河北、北京一帶的磨盤柿、蓮花柿、甜心柿;山東的牛心柿、耿餅柿、鈴燈柿、雞心柿、紅柿、干帽柿、馬奶頭、綿柿、大紅袍柿、羅田甜柿等。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最合適為9至12月。 |
選購方法 |
以果實重,果形整齊飽滿,果色均勻,果皮光滑無褐斑,且沒有無裂萼及果底分裂者為佳;果肉質地細緻、甜脆新鮮、食用時無澀味為佳。 |
儲存方法 |
可放置放於室溫下或冷藏儲存。 |
#*宜忌人群 |
宜:適宜患高血壓、痔瘡、反胃、呃逆、噯氣、便血人士食用。 忌:外感風寒、咳嗽、體弱多病、婦人產後、女性月經期間忌食。 |
#*食用配伍 |
相宜:未有文獻報告。 相尅: 1.杮子與酒:一起食柿子和飲酒會加快酒的吸收速率,容易宿醉;酒類會刺激腸胃分泌,而柿子中的單寧酸與胃酸會形成稠稀狀物質,易與纖維素凝固,影響腸胃健康。 2.柿子與蠔或蟹:當柿子和蠔或蟹肉同食,柿子的單寧酸會與蠔或蟹肉的蛋白質凝固結塊而阻礙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刺激腸胃,易引起腹瀉。 3. 柿子與酸性食品:柿子所含的單寧酸會與酸性食物合成一種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 |
烹調技巧 |
果實多呈扁圓形,近年亦有很獨特的(Donut)冬甩柿子。基於不同品種而定,顏色從淺橘黃色到深橘紅色不等,大小約 2 ~ 10 厘米。重量約為 100 ~ 350 克。果實可供生食。另外,柿子整個曬乾之後可以製成柿餅,以便久藏。柿餅外部有一層白色粉末,是柿子曬製成柿餅時,隨着果肉裏的水分蒸發而滲出的葡萄糖晶體構成凝結物,稱為柿霜。柿霜有助保持杮餅表面乾燥。甜柿還可以釀成柿酒、柿醋,以及加工成柿脯、柿粉、柿霜、柿茶、凍柿子等。 |
#備註事項 |
「澀杮」必須人工脫澀方可食用。柿子性寒,身體虛弱者不宜多吃;健康人士也不宜一次進食太多。進食過多不但有礙消化,還會因柿子中含有較多的單寧酸而使腸壁收斂,使人感到腸胃不適。若空腹吃杮子,杮子中的單寧酸容易與胃液結合產生一種不易消化的凝固沉澱物質,多食易形成胃杮結石。食用杮子後亦不適宜進食其他酸性食物。 杮子的柄蒂,即果實上宿存的萼片,味澀性平,有降氣止呃作用。 |
常用菜式 |
杮子蛋湯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71 |
蛋白質(克) |
0.4 |
脂肪(克) |
0.1 |
飽和脂肪(克) |
N/A |
膽固醇(毫克) |
- |
碳水化合物(克) |
18.5 |
糖(克) |
N/A |
鈉(毫克) |
0.8 |
膳食纖維 (克) |
1.4 |
水份(克) |
80.6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