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老虎斑 |
英文名稱 |
Tiger grouper
|
其他名稱 |
棕點石斑魚、石斑 |
拉丁學名 |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Forsskål, 1775)
|
魚類科屬 |
鮨科 |
主要來源 |
"水域﹕熱帶和亞熱帶,印度洋至西太平洋。
主要分佈﹕北至日本、南至澳洲海域。市售個體多由東南亞國家以網箱方式養殖所得。"
|
#簡單介紹 |
"體型﹕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
頭部﹕背面斜直,眼睛細小,眶間略凹陷,口大。
體表﹕體被細小櫛鱗。
各鰭﹕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臀鰭與背鰭鰭條部相對。胸鰭寬大,圓形,且長於腹鰭。尾鰭圓形。
體色﹕淡黃褐色,頭部及體側散佈許多大型不規則之褐色斑。尾柄具一黑色鞍狀斑,頭部、體側及各鰭均密集地散佈許多暗褐色小斑點。
一般長度為50 厘米,最大長度為1.2米,最大重量為11 公斤,最長壽命為40 年。"
|
品種 |
"石斑類(石斑亞科)共15屬113種,其中以九棘鱸類(23種)及石斑類(86種)為代表。香港常見食用種類有杉斑(清水石斑魚 E. polyphekadion) 、泥斑(褐帶石斑魚 E. bruneus) 、烏絲斑(Cephalopholis boenak)、黃釘(清水石斑魚 E. awoara)等。
酒樓食肆常用近緣種類,有本種與龍躉雜交而成的沙巴龍躉。"
|
供應季節 |
一年四季均有出產。 |
選購方法 |
以生猛游水的魚為主要條件。宜選魚皮有光澤,魚鱗無脫落,魚眼不混濁,魚肉結實、魚腹肥大者為佳。至於急凍魚則以魚身完整,魚體顏色鮮艷為佳。不夠新鮮的魚體色會明顯減退。 |
儲存方法 |
新鮮的石斑建議即日內煮食。如需冷藏保存,先將內臟處理乾淨,瀝乾水分並撤上食鹽後,以保鮮紙包裹冷藏,如果存放於冷凍庫可保存更長的時間。 |
烹調技巧 |
魚皮厚、頭腩大,魚味鮮美,肉質爽脆。宜清蒸,也可起肉炒球或燜頭腩。
|
#備註事項 |
本品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用魚類,據分析,石斑魚每100克魚肉含蛋白質17.7克,而脂肪僅1.7克,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硒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魚肉還富含膠質。
|
常用菜式 |
清蒸老虎斑、豉汁涼瓜炆老虎斑 |
|
回到頂部 |